我在2012年第一次来到安吉看他们的游戏,就被深深震撼了,心里有个声音说:这就是我要的游戏状态。                                                

——华爱华  

2018年7月12日,在浙江省103所“安吉游戏”实践园授牌暨实践启动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做了《实践安吉游戏的意义和价值》的讲座。讲座指出安吉游戏在经历十多年的探索与反思性实践后,逐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幼教课程模式,其理念在于向当代社会传递新的儿童观和课程观,不断推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安吉游戏作为幼教改革的缩影和典范,在海内外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改变了中国幼教领域“净输入,零输出”的局面,提升了我国的教育自信。近几年来,前往安吉考察的国内外同行络绎不绝,近至全国上下,远至美、英、德、加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的学者、政府官员、一线教师对安吉游戏高度赞扬。

就国内情况来看,目前学习安吉游戏有以下几种实践现状:

(1)成为实验园,全面实施安吉游戏的课程模式;

(2)以“安吉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户外游戏实施途径;

(3)以放手精神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完善;

(4)将安吉游戏的形式融入自身的课程实践。

各地在学习安吉游戏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华教授对教学过程中的常见困惑进行了解答。

 ◆ 安吉游戏是单纯的户外运动性游戏吗?◆

实际上,安吉游戏是各种类型游戏的综合,其中包含了运动性游戏。安吉游戏对幼儿的放手很彻底,在哪里玩、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和谁一起玩,都由幼儿自主决定。当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后,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类型。例如,当幼儿选择梯子或滚筒作为游戏材料时,他在玩的并不一定是单纯的运动游戏,他可能玩的是运动量比较大的角色游戏。《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和《3-6岁儿童运动指南》规定要同时满足幼儿每天一小时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三小时以上。安吉游戏的这种组织形式,符合了国家文件对幼儿所要求的户外游戏时间,充分满足了幼儿体质和健康所需要的全天身体活动量。

游戏的自由度保证了幼儿在低、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量之间自由调节,每个个体都是在自己的运动负荷水平上,间歇性地进行一定活动。而集体运动要求孩子们同时运动、同时休息,但是每个人的身体负荷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游戏自由度就保证了孩子满足自身的身体负荷度。研究发现各种类型的游戏在安吉的游戏中没有缺位,比如:表演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而频率最高的是角色游戏,这个角色游戏不仅仅指室内的角色扮演,还包括种种室外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孩子们在攀爬架上扮演太空上的飞行员。这种太空游戏诚然也可以发生在室内,但是在户外的主题延伸更多,因为室外的地形环境多变,游戏材料丰富。综上,安吉游戏是综合游戏,而且其活动量能够充分保证满足孩子日常需求。

 ◆ 安吉游戏仅仅是游戏,不是课程?◆

什么叫课程?游戏也是一种课程。幼儿园教育秉承的是大课程观,即纳入幼儿园教育计划的能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包括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三大类。游戏活动承载着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老师在观察游戏时大可去观察一下五大领域在孩子游戏中的体现,如此就能发现这五大领域往往是整合的,互相交叉的。

安吉游戏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走向基于游戏的课程,走向老师生成教学为主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安吉游戏改变的第一步是游戏,然后不断反思,一点点改变原来教学的模式,回归本真,这是一段反思性实践的路程。在北欧,国内幼儿园常见的由老师制作的精美玩教具很少出现,只在一个地方存在——特殊学校,高低排序、一一对应、颜色匹配…特殊孩子才需要这些特别辅导,正常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然习得。实际上,国内幼儿园设计的大部分课程,教授的大部分东西相当于徒劳无功。

安吉游戏看到了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在做好游戏后,他们一点点反思,一点点推翻原来的教学模式,走向一日生活,走向放手自主。老师则更自主地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生成课程。

 ◆ 安吉游戏中教师的放手与校外孩子的游戏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教师的关注与支持,以及游戏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支持度。课程背景下的游戏环境和纯自然状态下的游戏环境对孩子发展的支持是不一样的。纯自然的环境具有各种偶然性因素,可能会有缺失,比如缺失沙水,缺失山坡等,缺失的环境下儿童可能出现失衡发展。安吉游戏的户外环境追求自然野趣,但这是一种“有设计感”的自然野趣,高低错落、种类丰富的地形和游戏区给孩子游戏过程中带来的挑战性,保证孩子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更均衡的全面发展。

安吉游戏中教师的关注与支持,包括观察与倾听、提问与对话,可以成就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老师还负责整理孩子的产出,这种归纳总结能直观看出孩子的改变和进步。

 ◆ 安吉游戏为什么要提“真游戏”?◆

安吉游戏历经三阶段:无游戏-假游戏-真游戏。

无游戏阶段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十分严重,幼儿必须像小学生一样端坐教室,听老师教课,孩子运动量不达标,知识水平跟不上,也不开心。

在“假游戏”阶段,游戏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而是游戏化的教学。往往会发生等老师的“游戏”结束后,孩子才问“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游戏了吗?”这说明,在孩子眼中,“假游戏”不是游戏。这种游戏化教学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造成了精力和人力浪费,但成果不尽如人意。

在反思和反复实践后,安吉游戏提出“去功利化”,重新思考游戏到底是老师的还是孩子的?是不是真游戏?而真游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幼儿的“自主性”。

提出“真游戏”概念,既是与曾经幼儿被游戏阶段的假游戏状态相区别,同时也为时刻警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说实话,曾经我会为老师的创意喝彩,城市邮递员、城市美容师们多么巧妙地把运动的目标融合在环境里,融合在城市的主题里,目标统一,区域明显,责任到位,体现巧妙的层次性,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正如多年前自己参与创建‘竹乡一条街’那样,我骄傲地认为这样的共享区域充分提供了孩子社会交往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认为孩子在游戏中确实得到了发展。可是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沾沾自喜于老师自己创建的东西,是因为我们远远不了解孩子的巨大潜能。我们会忽视孩子们漠然无趣的眼神,是因为我们太久没感受到孩子在真正自由自主地活动时那种专注、享受和兴奋,我就算不提供给他们一条街的背景,孩子照样钻、爬、走、跑、跳,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游戏情景,有自己的角色带入。如果我们只是提供给孩子一张纸,那么孩子能在纸上尽情地写、涂、画,但是如果我们在纸上画了一盘棋,那么孩子只能是我们手中的棋子。

                               ——来自安吉一线幼儿教师的反思

◆ 安吉游戏够得上称为“模式”吗?◆

答案是肯定的。安吉游戏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建构起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完整的课程结构,“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课程理念区别于其他各种课程的独特性。“爱、冒险、投入、反思和喜悦”五个关键词将师幼共成长的发展目标融入课程目标,形成了自身的实践性课程观点,具有多种理论解释的意义。

任何精神内涵的体现都需要形式作为载体,安吉游戏低结构的游戏材料、自然野趣的游戏环境和“放手游戏”的组织形式保障了与课程内涵一致的实践,达成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的一致性。

 ◆ 实践安吉游戏有哪些受益?◆

理解幼儿的主动学习者形象:孩子是主动的学习者,安吉游戏的“放手”实践可以让老师发现一个全新的儿童,改变老师的儿童观和教学观,使幼儿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与发展。

确立教师的专业工作者形象:传统上,家长对教师的印象是个服务者形象,老师不仅得不到家长尊重,而且长期缺乏专业自信。在安吉游戏课程模式中,观察、倾听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案例,经过解读幼儿行为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生成教学,确立专业自信,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实现教师成为课程建设者形象:专业自信的建立有助于教师的专业自觉性增强(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教师开始成长为一个创生性的课程执行者,理解课程的园本化甚至班本化的意义,真正形成良好的幼教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