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精神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不是游离于幼儿教育以外的内容,课程也应不是把幼儿生活排除在外的单纯的知识体系,只有视生活为幼儿教育的土壤,视生活为幼儿教育的资源,才能使幼儿教育更生动、更和谐、更显张力。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把教育与幼儿的生***验结合起来,捕捉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的生活切切相关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情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这是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核心的理念,也是当今“教育回归生活”这一思潮在幼教中的折射。《纲要》精神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不是游离于幼儿教育以外的内容,课程也应不是把幼儿生活排除在外的单纯的知识体系,只有视生活为幼儿教育的土壤,视生活为幼儿教育的资源,才能使幼儿教育更生动、更和谐、更显张力。基于以上认识,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把教育与幼儿的生***验结合起来,捕捉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的生活切切相关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情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真实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我们尝试着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努力创设生活情景,让幼儿体验真实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案例一:《超市购物》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开展时,从小朋友常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这一已有经验出发,我们尝试让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超市”情境,让小朋友通过在“超市”这个情境中购物的活动来深化对人民币的认识。

  活动开始,老师就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来构建货架,在商讨、合作中,货架站了起来,孩子们开始专注于分类摆放货物的活动中,超市初具规模,孩子们又开始尝试分配角色。在“超市”中学习使用“人民币”购物,购物过程中,孩子们在自己的实践和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加减计算的方式来计算货币给和找的关系,形成了在自己的需要和货币量之间进行取舍的合理消费观念。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超市”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使我们克服了以往数学活动以单科教学为主的现象,实现了目标和内容的整合,通过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幼儿用数学思维的方式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梳理和提升各种相关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幼儿以多种方式了解周围的事物,逐步提高幼儿思维的逻辑性,运用所掌握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幼儿长远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案例二:《大马路》

  《大马路》生活学习活动是来自于主题《我们的城市》的一个生成活动,主题活动进展过程中,孩子们经常谈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他们用相机拍信号灯,用笔画交通标志,还跟请进幼儿园的交通警察叔叔学习指挥交通……如何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同时又改变教育从知识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呢?为此,我们的老师选择“大马路”这个切入口,和孩子们共同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游戏情境。生活中,孩子们自制了各种交通标志,还创造性地制作了红绿灯,孩子们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支持幼儿,哪些地方可以设立相应的交通标志,哪些地方适合设立红绿灯,路口应放几个红绿灯……一切就绪后,孩子们开始在“大马路”这个游戏情境中忙碌地体验开来,他们或是做警察用手势比划着指挥交通,或是不停地翻转红绿灯,更多地孩子驾着自己的“汽车”或“自行车”在大马路上玩了起来,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逐渐能主动地看着标志行驶,从路口的堵车到交通的逐渐畅通,甚至还有小朋友在玩累了停车休息时提出了设立“停车场”的建议,“大马路”这个游戏情境里,即有语言的交流,又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设置,也有同伴的交往与合作,内容是综合的,就如日常生活情境自然而完整。在活动中,不仅运用和拓展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给了他们充分创造、表达和体验的机会,使得幼儿灵活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

  案例三:《快乐拌拌拌》

  《快乐拌拌拌》是我园生成性主题活动《甜心厨房》中的一个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学习拌凉菜的过程中体验自我服务和共同分享的快乐。

  活动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创设用餐环境,把小桌子拼成长方形餐桌,铺上漂亮的桌布,摆上一束鲜艳的小花,孩子们自己分发碗筷……每个孩子都在准备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感官来认识各种调料,还用已有经验来辨别已经切成条、块、丁、丝等不同形状的菜,手口并用,尝试着拌凉菜。在品尝与分享中体验并享受着自食其力的快乐。这种情境式生活学习活动的开展,还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自在的交流环境,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整个活动为孩子们创设的是厨房兼餐厅为一体的游戏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分享的行为意识有所增强。这些服务于生活的能力的提高,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学习”的生活教育理念。来源于生活的教育内容,回归于生活的教育形式,使生活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了生活之中。

  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获取生活经验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完全不必把穿鞋、吃饭这些可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内容变成课的形式。散步、洗手、点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可以自然而随机的渗透许多教育。真实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更为感性的学习内容、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我们让幼儿逐渐从课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回到自己的生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极其关系。生活既可以是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教育的途径。

  案例一:散步——多变的云

  秋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老师带幼儿外出散步,无意间仰望天空,发现天上的云彩真是千姿百态,老师灵机一动,让孩子们躺在暖洋洋的草地上,望着天上多变的云朵,展开了想象……不确定的画面,给幼儿提供了任意发挥的余地和充分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兴致盎然的想象着:这是奔马,那是大象,那边的是山羊公公,它们在天上赛跑、做游戏……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大胆地想象着,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在老师的有意建议下,孩子们互相欣赏、倾听,甚至合作创编故事。老师就这样多渠道、多层次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逐渐学会了将教育的目光从纯粹的课堂、教室转向更为广阔、开放的空间,改变了以往的主观授予,转而从身边的细微处着手,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丰富的活动,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

  案例二:午餐——自助餐

  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过份关爱,使得孩子们普遍存在厌食、偏食等问题。如何让幼儿从被动地吃变为主动地想吃、要吃,如何使午餐这项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活动焕发出它的教育光芒,我们尝试在用餐时引入了“自助餐”这一进餐形式。自助餐上有幼儿自带的精美面包、花色糕点、各式饮料、也有食堂提供的平常饭菜。自助餐前,师幼共同用有趣的方式介绍菜肴。自助用餐时,孩子们自由挑选,“想吃啥就吃啥”。在自由自在的用餐环境中,孩子们围绕“吃”,自然地交流,很多胆小的孩子也在这个自然的环境中学会了主动交流。自由开放的环境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事发生:好吃的食物被某一个小朋友吃光了;取食物时太挤了;有小朋友乱扔食物残渣……在摩擦和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自我学习,懂得不少用餐礼仪。自觉地修正行为,共同建立合理用餐规则。

  由此,午餐打破了“幼儿吃饭应守规矩”的传统观念,从而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在自助餐式的午餐中,更多的渗透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以及轮流、等待等规则意识的养成……自助餐活动让老师在亲自尝试中发现了在生活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契机和内容,深刻地体会到了在一日活动中将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融合”与“整和”的价值。

  在实践中,我们的老师感觉到这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的渗透式生活学习方式比正规课堂更轻松,更有趣也更有挑战性,幼儿参与更积极、更投入,活动的效果也更明显,这种活动方式摒弃了原有的教与受教、灌输与接受的关系模式,使教师与幼儿处在平等相待、共同对话的相互作用之中,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成为了真正的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

  三、让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实践、交流,体验生活经验

  孩子们到了幼儿园,是用各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还是通过其自主的学习,发挥他们内在的天赋潜力?是把孩子整天关在课堂内只接触一些老师、保育员,还是帮助他们走进社区,使他们从狭小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多方位、多渠道地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以增长知识……

  ???我们认为,只有让幼儿更多地接触生活实际,接触自然和社会,才能使之扩大眼界,增长见解,促进其思维和社会性发展,增强其生活的适应性,增进其素质;反之,只能延滞其发展。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实践、交流,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取更多的鲜活的知识。

  案例一:参观菜市场

  中班主题活动《秋天的图画》进展过程中,有一个参观菜市场的活动,目的是在有序跟随老师参观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购物尝试了解市场营业员的工作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们的老师在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带领小朋友前往菜市场参观,来到菜市场,听清老师的要求后,孩子们个个像小大人,纷纷走向自己所需的柜台:阿姨,我买一斤青菜。阿姨,我想买两个胡萝卜,要多少钱?伯伯,我要买一袋豆腐干,钱在这里……孩子们在购物过程中通过与营业员的交谈,与周围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实践,丰富了社会知识经验,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案例二:田间劳作——种瓜点豆

  在播种季节带领幼儿到园所附近的田间开展“种瓜点豆”的活动,种下了黄豆、刀豆、玉米、花生等各种种子;栽下了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丝瓜等各种秧苗。在这个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使用铲子技能,知道点豆子时要先挖一个坑,然后要在每个坑里撒下三至五粒种子,栽秧苗时要及时的浇水等一些种植方法。

  种子播下后,带领孩子们时常来照料它们,在照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区分杂草与玉米;学会了如何浇水;知道了要及时的为蔬菜锄草、浇水;浇水时要适量。

  在收获的季节里,让孩子们亲手把自己种出来的蚕豆、西红柿采摘回来,亲手剥开豆荚,取出豆粒,请厨房阿姨做可口的菜肴,品尝劳动成果,享受劳动的快乐。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采摘豆荚,如何剥蚕豆等劳动技能,知道了生熟西红柿的区别。

  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主题活动要求,带领孩子们到社区参观、观察自然环境。如参观社区附近的商场、菜市场、电器城、银行、新华书店、邮电局、服装厂、小区医院,让幼儿了解社区里各种服务人员的职业名称、工作场所和职责。如此,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使幼儿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变为“活教材”,幼儿在亲眼见、亲耳听中感知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从中接受劳动教育、社会行为规范教育和热爱社区的情感熏陶。

  我们还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带幼儿到社区周围环境去找“春天”、找“秋天”,认识各种季节的花草树木等,让幼儿“讲”“唱”“画”“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事实证明,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增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孩子们走出幼儿园的小课堂来到社会的大课堂,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对事、对物、对人的社会情感和态度也得到了提高。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让我们的教育从幼儿生活中来,到幼儿生活中去,我们的老师会更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更懂得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理性地组织幼儿的活动,更注重利用幼儿的生活,随机地进行教育;让孩子们的学习从自己的生活中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孩子们会生活的更自信而且自立,他们会学习的更自主而且愉快。

  教育回归生活,这是时代对我们现代教育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