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开学时,可能不少深圳家长会发现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幼儿园安全监控系统,覆盖全市所有幼儿园,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各类安全隐患。”这是今年深圳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2019年计划完成的40项民生实事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晶报》2月1日《摄像头来了!深圳幼儿园将进入“全透明”时代》

幼儿园安全监控系统全覆盖,在不少家长和社会人士看来,预示着幼儿园进入“全透明时代”,这对于担忧幼儿在园安全和幼儿园保育质量的家长和社会各界而言,对于摒除社会及家长“虐童”阴影而言,无疑是一个纾解焦虑的好消息。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全透明幼儿园”里,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活动统统置身于无缝隙的监控之下,幼儿园一定会认真规范保育行为,全方位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而从幼儿园角度而言,“全透明时代”也更有利于为处理可能出现的家园纠纷提供视频证据,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全透明幼儿园”似乎是现代科技环境下,让幼儿园和家长皆大欢喜的结果,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全透明幼儿园”说白了就是采取现代科技手段,用监控等设施将幼儿园置身于无隐私的全透明状态。从科技角度而言,“全透明”状态是理想化的,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便监控设施再了无缝隙,但也一定会有死角,比如教室、餐厅、活动室、活动场所、休息室都可以监控,但教师寝室、师生卫生间、教师办公室或者生活老师起居室等地方,是断然不能无死角全天候监控的,因为这直接涉嫌隐私侵犯。但如果幼儿教师的师德不高、师风不正或者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她会在镜头下肆无忌惮地实施吗?如果这样即便“全透明”又能如何?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全透明幼儿园”之下,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手机等查看学校监控视频信息,可以有效缓解家长想念孩子、呵护孩子、关心孩子、贴心了解孩子生活成长状况的急切,但这样虽然满足了家长和幼儿园的某些意愿,可对于孩子们而言,却是在被极端侵犯隐私情形下的全方位窥探,可惜孩子尚小,不指导何谓隐私权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绝对肆无忌惮地忽略和践踏幼苗的成长隐私权益,孩子们倘若长大了知道自己小时候了无隐私被袒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内心恐怕愤怒异常!再加上科技再发达,漏洞也必存焉,倘若一旦监控信息泄露或者系统被盗号入侵,后果更让人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孩子虽小,权益事大,这是教育和社会永远都不能逾越的底线和原则。

教育永远都是人性第一,学前幼儿教育尤其如此。最理想的幼儿教育,应该是爱为底线,健康和快乐成长为目标。但谁都知道,健康快乐成长以及施与孩子关爱和呵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笑脸”和不加以任何科学引导和行为熏陶的“纵容”,倘若幼儿园和教师拘囿于被“监控”的氛围,那么估计带给园方和教师的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警觉,是一种被人盯着的不自在和压力,更有一种来自于借助科技监控的不信任目光,这种情形下,还会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爱与呵护的流露吗?还有结合孩子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活动和引导吗?还敢采取“鬼脸”来营造乐融融的教育氛围吗?倘若园方和教师都循规蹈矩、生怕被监控到什么而僵硬地施教甚至“完任务式放任”,“全透明幼儿园”带来的不会是幼儿快乐和天性的释放以及身心自由健康的成长,这岂不是南辕北辙?

 “全透明幼儿园”在科技意义上是完全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人性和爱的呵护实施上,却又有相悖的一面,更难逃“期待拔高”之嫌。事实上,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全透明幼儿园”。现实中把幼儿园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成效寄托于“全透明”式监管手段普及上,这原本就是不正确的,也是片面的。实事求是而言,“全透明”仅仅是幼儿园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幼儿园管理的全部。跳出题外而言,几十年的幼儿教育发展,也并不是伴随着监控技术的日益成熟而进步的。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还是幼儿园本身,都应该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幼儿园的“全透明”只是技术辅助而不是管理的全部。相对于幼儿园管理而言,监控技术的普及是完全有必要的,但这仅仅是辅助幼儿园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促进家长和幼儿园沟通更加方便快捷无缝隙的一个手段,也仅仅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幼儿园最需要做的,乃是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家园沟通上下功夫,在提升管理和保育质量上下功夫。幼儿园不是有了“全透明”就万事大吉,最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把依法从教、爱心施教、呵护成长作为职业追求和职业准则,用自我规范管理规范幼师从教行为,进而让所有从业人员都树立一种“爱与责任无处不在”的管理理念,把每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关爱和呵护。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科学规范家园沟通行为,畅通沟通渠道,建立起无缝隙的保育氛围和保育渠道。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园的保育行为,并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和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惟有如此,孩子才能置身于一个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让孩子快乐的成长环境。如果离开了这些,即便有“全透明幼儿园”又有何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