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是个典型的系统工程,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员管理学校是保障办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主题梳理:“质量”是组织的生命,如何保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一直以来为各类组织普遍关切。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阿曼德·菲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发表著作《质量管理: 原则、实践和管理》,1961年出版第二版,名称改为《全面质量管理》, TQC这一术语正式出现。随后又更新多版,使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而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质量保障的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普及和取得实效,则还有约瑟夫·M·朱兰(Joseph M. Juran)、爱德华兹·戴明(W. Edwards Deming)等质量管理专家的卓越工作。现如今,全面质量管理仍受到世界范围的拥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已内化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念基础,如ISO9000-2015质量管理七项原则之一是“全员参与”。
菲根堡姆在1983年版著作中对“全面质量管理”做了如下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质量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是应有之义和自然之举。全面质量管理的表达与实现方式也在发展中。概括地,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按照尽可能优化的流程协作保障产品质量的管理。

“全员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组织的各岗位人员都围绕质量目标积极投入工作并彼此协同,组织各方面工作流程才能得到全面优化,最终的产品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在中国语境下,“全员管理”意味着组织全体成员都参与到组织运转的各环节中去,并被赋予相应的权利,从而其主人翁意识、地位和责任感得以提高,其智慧、潜能得以普遍调动、激发,各方面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各方面流程得以完善、优化,组织秩序、活力、产品质量得以保障。实际执行中,不同的组织对全员管理重视程度不同,定位、方法不同,也使实际效果不同。
在教育领域,办学质量的提升同样是个“系统工程”。严格地说,办学质量如何实际是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共同决定的,教育系统本身特别是其中学校的作用则更直接。

这首先需要学校实施全员管理,这是学校管理的使命所在。而世界范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为学校实施全员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建设全员管理学校就是要把前沿的全员管理的理念、方法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建立起保障学校办学质量的体制机制、运行规范。

这里对“全员管理学校”的定义:全员管理学校是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学校各方面工作与学习改进,使各方面问题不断得以发现、解决,各方面流程不断优化,从而使办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充满秩序、活力与效能的高水平学校。全员管理学校应体现为“事事有人管、事事管得精”。
这里从两个方面对建设全员管理学校的目的做进一步明确:

01/是内在目的:

促进全体师生员工潜能、智慧的激发与汇集,促进全体师生员工健全发展、幸福生活,促进办学中各方面问题解决和流程优化,促进办学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促进学校品牌建设;

02/是外在目的:

为社会或高一级学校输送适用的高质量人才,为学校普遍健康有序充满活力地发展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两方面目的是相辅相成的、一体化的。也由此可见建设全员管理学校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理念基础

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和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学校校长、管理者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是受到其管理理念支配的。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员管理学校,从而实现建设全员管理学校的目的,需要相应的理念配套、支持。

一是,学校发展需要“全员积极参与”

全员管理的集中体现是“全员积极参与”。全员管理不是全员被动参与,也不是部分成员的积极参与,一定是学校全体成员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事务。这些事务既可能是学校成员自身岗位的事务,还可能是学校的公共事务,以及可能是一个人留意观察到的各可能的需要改进的事务。

从而使得学校各方面事务都有人积极主动地管。“全员积极参与”是学校最大限度趋利避害的根本保障,缺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全员管理学校建设就有一分缺失,就不是完全意义、真正意义的全员管理,意味着就会错失学校发展的相关契机和遗留学校发展中的问题。

学校各方面工作流程、制度、方法,也正是通过“全员积极参与”才得以不断全面优化的。

二是,“全员”包括“学生”

学校管理的“全员”一定是全体师生员工以至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不只是全体教职员工,其中“学生”是“全员”的必需组成部分,这样才可能与“事事有人管、事事管得精”的理念和目标配套一致。学生的各方面的事当然是管的范畴内的事,包括课堂教学内的事。

如果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开小差”、被遗忘、被边缘化,那就不是“全员积极参与”,教师、学校就要设法对这种情况做出有效改变。未成年学生参与能力受限,其状态与意志需由教师、家长等责任人给予密切关注和合理表达。

三是,“积极参与”一定是有序参与、有效参与

各方面“参与”一定是按照明确渠道和规范的有序参与、注重实际效果的参与,不是被迫参与、胡乱参与,不是图热闹、走形式。“参与”的形式可灵活多样而不刻板、僵化。“参与”最终应体现为全员自觉自愿的行动和习惯。

四是,每个人都是愿意做好他的岗位的工作或提升业绩的

每个人都期望把事情做好,都期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自己也从中获得发展,获得需要的满足和人生幸福。如果师生员工不是这样,学校及有关方面就需要反思。

五是,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人民群众是监督管理的主体,而不是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才是监察、督办的主体。

六是,人人尽责是安全的保障

岗位履职不到位滋生事故隐患,人人都可以成为事故的制造者和消除者。

七是,问题是宝

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学校事业进步的过程。而如果放任问题、漠视问题的存在,则问题就是问题,是隐患、是事故,而不是宝。

八是,完善的管理是闭环管理

信息是秩序之源,信息是主导各类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主导性资源,因而关系到学校运行秩序和质量效益。这就需要学校的信息沟通体系完备,做到闭环管理。闭环管理表现为决策者能及时收到执行端的完满信息,从而做出决策或执行的适宜调整。

开环管理或不完全闭合管理则要么收不到执行情况的信息,要么收到失真的、缺损的、迟到的信息,这将使事物处于不可控状态,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建设要点

全员管理学校建设体现为“全员积极参与”的实现。这里研究提出一套要点或可遵循、借鉴。这当中有一个核心机制或可作为抓手的机制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是根据各有关方面发现反映的问题,提炼形成议题,而后由议题负责人、业务骨干、受邀的提议人、受邀的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形成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小组。“提议人”是向学校有关部门或负责人提交发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抓住的机遇的议题的人,是一项议题的发起人。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各层面信息反馈、实施闭合管理的实在机制,在学校中运用对于全员管理学校建设具有基础性、保障性意义。
典型的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Circle, QC小组)活动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的机制和质量保障的有效方法,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浪潮下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企业,为日本产品质量获得世界声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逐步受到世界范围重视和引用。

在中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已成为一种标准,如中国质量协会牵头建立的团体标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 10201-2020)。以下是笔者研究提出的基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全员管理学校建设“16要点”:

(一)质量管理小组形成

◆ 1.明确全员网络

学校的信息沟通系统是联结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工作与学业的实在网络。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是分布于学校各处的最大限度趋利避害的信息采集者(问题发现者)、发送者、处理者,这是实施全员管理的体制基础。这在认识上需首先给予确认,并质量管理小组的形成与活动将有助于加强和完善这一网络。

◆ 2.问题渐次处理

对属于个人岗位职责且自己能处理的问题就自己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则及时提交给学校有关部门或负责人。有关部门或负责人能处理的则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则及时组建质量管理小组。

 3.动态形成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依据各可能方面提交的待解问题发起成立,以研究解决各层面、各方面问题为主旨,一般由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提议人、密切相关人、有关专业人员等组成,一般在4-10人。

(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 4.科学调研

质量管理小组围绕主题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会议、测试等,根据情况可能多轮,必要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直至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当中注重各有关问题的联系,注重系统思考,使问题获得系统解决。

◆ 5.规范处理

对任何需要研究处理的问题都规范对待、认真处理。不因为事小、不因为是个人诉求就慢待,就不作为质量管理小组的议题。不怕繁琐是繁琐减少的必需前提。规范处理任何诉求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其回报是倍增的,意义是深远的。

 6.外部支持

质量管理小组最终研究也无法由学校彻底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需及时向主管部门、有关专家、社会等有关方面反映寻求支持解决。

◆ 7.时限要求

对提交反映的问题的处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需遵守必要的时限要求。

◆ 8.涉密要求

对涉及保密的事项严格按有关要求处理。

 9.回复要求

问题处理的情况学校须对提议人给予规范的实质性交待。

◆ 10.机遇对待

对于有助办学质量提升需要抓住的机遇,也是作为待处理的问题而给予如上同等对待处理。

◆ 11.同时活动

同一时间学校内部可能有多个不同层面、不同方面的质量管理小组在活动。

 12.机动解散

问题解决方案形成并成熟运转后,该质量管理小组自动解散;但配合良好的亦可形成相对稳定的搭配。

 13.成果形式

质量管理小组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可有多种形式。根据研究的问题的性质、价值及研究进度,质量管理小组研究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是办法、制度、标准等形式,或成为学校建立完善有关制度的重要参考。

(三)质量管理小组支持

◆ 14.统一登记

学校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统一登记。

◆ 15.鼓励保障

问题反映及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个人年度总结的重要实质内容,是学校对个人评价的重要实质依据;根据问题提议的价值和产生的效益,给予有关个人必需的奖励;并每年评出一定数量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相关优秀表现应以适当方式宣传。

 16.宣传跟进

质量管理小组最终研究也无法由学校彻底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需及时向主管部门、有关专家、社会等有关方面反映寻求支持解决。

有关宣传文字如:校兴我荣 我兴校荣,集合众智 无往不利,你的进步,就是学校的进步,你的成绩,就是学校的成绩,你的影响,就是学校的影响,你的品牌,就是学校的品牌,你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事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管理观: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是学校的管理者。

教学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安全观:安全网是人人共同编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