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学孩子应注意是孩子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多少,特别是如下三种能力非常关键:

培养儿童自信心的教育

自信是对自身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的正确评价。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完成预定目标、战胜困难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充满信心的人,在挫折面前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重新确定目标,为了目标的实现积极行动。

自信心的强弱与自身所经历过的成功和失败次数直接相关。若一个人连续遭受失败,便会渐渐地失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变得胆怯甚至自卑。

对于学业成就而言,自信心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有学业问题的儿童往往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等造成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少在公开场合当众点名批评学生,更不要动辄揭老底,新账、旧账一并算,如果学生有错误缺点,也适宜于个别谈心,就事论事。

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经常引导学生尝试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要及时给学生回馈,以表扬为主,不断肯定学生的进步,即使是学生微小的进步,在发现时也可进行鼓励。

老师也要关注学生学业之外的表现,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赞赏。

培养儿童独立性的教育

在学习上,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都是独立自主品质的表现。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类品质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有关键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与独立性相反的个性品质一一一依赖性是当今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

这主要是家长的原因。家长们不想让孩子受苦受累,想让孩子从生活琐事中腾出更多时间进行学习,孩子能够学习好,家长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有关调查表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自主水平与学习上的自主水平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越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就越不符合父母心愿。

因此,家长要下决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而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孩子自理、自治的意向和能力。

教师也可参与到这一教育过程中去,如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组织团体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独立自主。这比单纯由家长提出要求更为有效。

为加速学习依赖型向学习独立自主性转化,还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

教师具体要做到:少用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独立面对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培养儿童儿童集体适应困难的教育

有些儿童由于从小受父母保护过多,造成个性及性格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这使孩子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从而造成其学业问题。

家长对这类孩子的情况,应及时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如休息日家长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多与外界接触;鼓励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为孩子独立办事的机会;不强迫他做其害怕的事情;教师注意加强班级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到集体的温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