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均优研究院投资运营的北大新世纪附属贵港博雅公学邀请到了深圳新安中学高中部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老师来到学校。为来自贵港高中、江南中学、达开中学和港北高中等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带来了题为《二十年专题教学思与行》的讲座。并于当天下午,为博雅公学高中部全体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专题讲座《语文专题学习的优势》,手把手示范语文教学。

讲座由博雅公学高中部执行校长、课程教师院院长王学斌老师主持,他开场谈到,他刚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就是由吴老师启蒙并受吴老师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一直践行吴老师提出的语文学科专题教学的方式,获益良多。

吴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极大地影响了博雅公学的语文学科教学,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学生在教学中学有所获,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水平日益提升。

◆图:王老师主持讲座

“要把金针渡与人”

在讲座中,吴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吴老师谈到,他与广西颇有渊源,他曾经在广西柳州、桂林两地求学,并在广西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一直担任语文学科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吴老师从刚开始的研究“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的问题逐渐转变到探索“怎么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的问题。因为始终带着这样的问题,终于在2000年左右,吴老师自广西来到深圳,成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坚决地开始他的语文教学探索。

在吴老师任教的新安中学,教学一直在发生着变革,吴老师便是改革的先行者与探索者。

不再拘泥于“怎么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那老师的作用是什么”?这是吴泓老师在多年的教学摸索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吴老师的答案是:老师应该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纵观所有教学,老师的作用莫过于此,只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图:吴老师分享

明确了老师的作用,以语文学科为例:如何学好语文?

语文老师经常给出两个回答:一是“多读多写”。二是“读语文课本之外的课外书”。

这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恰恰是语文老师饱受诟病的根本原因:无正确的治学方法。

语文老师真正要做的,是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所以吴老师的讲座围绕《将治学方法示人,让语文课标落地》展开,“治学方法”正是语文老师应该研究的核心。

◆图:阐明讲座主题

吴泓老师自2000年来到深圳,便成立了吴泓工作室,系统地研究语文的治学方法,他的语文教学探索集中在两个阶段:

2000年-2010年这10年间,吴老师工作室主要研究“中学生要学什么?”

2011年至今,吴老师工作室在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习是怎么发生的?”

◆图:陷入思考的老师们

要搞清楚“中学生要学什么的问题”,就需要仔细研读中学语文课标。

吴老师为到场的贵港的语文老师们详细地分析了高中语文课标,明确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重要课程目标:

◆ 1.语言积累与建构

◆ 2.语言表达与交流

◆ 3.语言梳理与整合

◆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 5.发展逻辑思维

◆ 6.提升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由18个任务群组成,每个任务群的设置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达成课标所列明的课程目标。

老师们要有清楚的认识,这些任务群都是从教材中延伸出来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拿捏好尺度。吴老师举例说到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认为教学时间不够,放弃了某些任务群——如《乡土中国》任务群的教学,这恰恰是不可取的,整个乡土中国任务群的设置,正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正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

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研究思考,要对教学任务群了然于胸,知道其中设置的深意,能发现其中的关联,才会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

◆ 图:吴老师分析语文课标

”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习是怎么发生的?”

对于老师们提到通过整本阅读和专题教学来教学,吴老师表示了赞成。吴老师二十年前的著作《专题百问:教学实施中的行与思》中详细阐述了专题教学的实践,在刚刚出版的新书《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中,又有了更系统和深入的论述。

很多专题的信息量巨大,一个专题的内容超过一本教科书的内容,这就需要重置老师的位置,由老师讲授来进行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所有的专题、单元或大单元,都是由单篇构成的,单篇融合进入专题,单篇聚合成为单元,大单元只是单元体量的扩大。因此,专题教学是必要的,专题才能让学生进入真正深度的思考。

在进行专题教学的过程中,吴老师建议不同年级的学习应有所侧重。如高一年级学习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应重视积累与梳理。

老师应提出专题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通过阅读——梳理——整合——建构,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

◆图:观众认真聆听

吴老师以《荷塘月色》为例,向老师们展示如何进行“梳理与探究”,实现从教到学的转换。

课程由老师提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填写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表格进行学习,并达成学习目标。

◆图:不同层级表格分析

通过不同层级表格的填写,学生真正进行了阅读、梳理、整合、建构,真正的学习就这样发生,老师也真正教给了学生治学的方法,这与以往的老师把知识嚼碎,投喂给学生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

同时,吴老师的班上设置了“学术评价委员会”,由学生自主管理批改全班同学的作业。这看似“偷懒”的做法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干活”,监督他人“干活”,全班一起“干活”,人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干活”。

◆图:吴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干活”

紧接着吴老师又分享了教学过程中几个真实的教学案例,这些高中语文教师们熟悉的作品与篇目,在吴老师的引导下,有了全新的教学诠释。这正契合了吴老师挂在嘴边的话“要把金针渡与人”。

在上午的分享结束后,前来听讲座的贵港各中学的语文教师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纷纷围住吴老师,向吴老师请教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图:老师们纷纷向吴老师请教

◆图:吴老师与博雅公学语文老师们合影

语文学习要“精、专、深”

当天下午,在针对博雅公学全体高中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讲座中,吴老师更侧重于直接教会孩子们学习语文。分享中,吴老师金句频出,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听过笑过却牢牢地把吴老师的叮嘱记在心里了。

吴老师说:语文可真不是博览群书,而是认定一本书,“死死搞下去”。

语文学习围绕着一个“专”字展开:专题学习、专门研究、专家,其本质就是要达到“精、专、深”。

◆图:金句频出的分享现场

话不多说,吴老师直接带领现场的200多位学生和家长学起了《论语》。

《论语》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目、句子、词语都出自《论语》,但是一部《论语》读懂读通确是不易。吴老师谈到了几位《论语》研究专家对其评价。

李长之老师写了《孔子的故事》,让大家了解了一个在当时当地生活着的真实的真正的作为人孔子;北京大学的李零老师认为读《论语》就像读侦探小说一样;吴老师自己认为,《论语》读懂了就知其好。

吴老师把多年的研究结集,做了《〈论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校本教材,并即将出版发行。

吴老师的新作还未正式面世,他却毫无保留地将手稿拿出来与博雅学子分享。吴老师的讲解视角独特,与他近20年所做的语文教学研究一脉相承,吴老师将治学方法倾囊相授。

他在《论语》学习初始列出了孔子的生平表格,通过表格展示的方式,学生既能很好的了解孔子了生平,又能有深入思考,“14年周游列国成就了孔圣人”,当吴老师说出这句话时,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

吴老师的《论语》讲解,抓住了关键人物——孔子的弟子们,如:子路、颜回、子贡等几位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弟子。

以子路为例,

通过第一级别表格的填写,学生可以把《论语》里所有包含子路的篇目都摘出来,并知晓所列篇目的释义,也即达到读懂、摘抄、识记原文的目标。

再通过对表格里不同时期子路言行的分析,理解了子路性格由最初的“性情粗率直接”慢慢变成“践行仁爱,懂礼”的变化。

同样的方法再整理出颜回、子贡相关的篇目,如此整个《论语》的内容就理解得七七八八了,也会对这几位人物的言行、经历、性格、命运等有充分的了解。

再者对三位弟子各方面做对比、分类、归纳,对《论语》里面所蕴含的伟大的儒家思想及其教育意义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图:学生认真听吴老师分享《论语》教学

由学习《论语》扩散开去,推及其他语文篇目、专题(单元)等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怎么学好语文”这个答案不言而喻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老师的分享让博雅师生的语文教学豁然开朗。

不仅是对于博雅师生,不仅是对于语文学科,吴老师的分享对于所有学校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的启发都是巨大的。

◆图:全场对吴老师的分享报以热烈的掌声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摘自《论语·述而篇》)

孔子教导学生,十分注重教育方法,吴泓老师深谙孔子教育之道。将治学方法示人,让学生学会治学,这正是吴泓老师所倡导的专题教学的魅力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