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评价校长的治校育人能力,将直接影响校长怎么来办学、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关系着办出什么样的教育。

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指引下,学校治校育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和挑战。怎样做到科学评价,真正让评价发挥诊断和引领作用,从当前教育治理实践来看,至少应包含以下十个方面的维度。

办高质量教育的导向

校长的治校育人能力,根本体现在学校办学业绩的提高上,重点是看教育质量的提升情况。当然这种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唯分数、唯升学,而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体成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质量的评价,是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评价。

贯穿其中的是落实好“双减”要求,办高质量、轻负担、可选择、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质效的评价。

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按照依法自主办学要求,从党的领导、校长负责制、民主治校、社会广泛有序参与等方面,制定完善办学章程、行动纲要、治校规划和学年度计划,统筹项目制、分布式、扁平化、协商式等运行机制,把学校建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全面发展的众筹智慧、资源的平台,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动车组”动力集成组织,让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落实学生中心的育人观

“学生中心”不单是一种口号,而是治校育人全方位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学校,一般是有多少教学资源、多少教师,就为学生提供多少服务。比如校本课程,大部分学校都是基于师本导向,就是教师能够讲什么、能够研制哪些课程,就开发哪些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想学什么,特别是没有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来设计。

包括经费、设施、资源以及教师配置、评价等都要站稳学生立场,以把学生放在心上、立足满足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来重新建构。

落实教师第一的管理观

这是一种先人后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是育人、教学还是管理,都要靠教职工去实施。把教师摆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教师服务,是为了让教师心无旁骛的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全身心为学生成长服务。

坚持“教师无小事、事事牵众心”,征集解决好教职工的烦心事、操心事,做到相信人、尊重人、激励人、成就人,实现出名师、育英才,促进人与事业共同成长。

把家校社共育摆在更重要位置

学校关门办学已经不能与时代要求相契合,必须保证家长和社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01一个是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开好家长课程,办好家长学校,增强按教育规律育人的家校一致性。

02二是强化与社区、村居的合作,学校不仅要服务学生,还要服务社区居民,并争取社区更大支持。

“有心的校长资源多”,如何实现家校社各方共赢,构建更加紧密团结的协同关系,考验着校长的治校育人智慧。

坚守安全为先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

评价校长治校办学水平,第一位的应更加突出校园安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强化“一失万无”思维。

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防溺水、防传染病、防欺凌、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都要高度重视,清单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安全全员责任制和翔实的风险预案及应对策略。

严格按照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办学,不折不扣落实到管理、教学、上课、作业、作息等各个环节,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创新求变、提高质量。

突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力

校园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成为完全的“净土。当前,各种与教育、与学校相关或相关不是很大的事情经常性“进校园”,这既是落实上级精神的需要,也考验着学校和校长的应对能力。

如何将其转化成育人要素、转化成推动学校发展的抓手和机遇,体现校长的素质水平。总体还是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各项上级交办的与教学相关或是不紧密相关的事项,与学校的真实需要结合起来,增强转化能力,促进质量提高。

对未来有精准的研判和掌控

培养什么人,首先应研判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对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国家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加快信息化、实施城乡融合、构建大安全观、绿水青山生态战略等重大任务需要什么人才?

新时代的家长对孩子有哪些期待、希望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希望孩子将来过怎样的人生?

对这些方面的领悟、感知、研判和把握能力,都应当作为评价校长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及实践的重要内容。

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躬身实践

校长办学理念先进固然很重要,但评价治校育人能力的重点还是要关注说做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导向。苏霍姆林斯基讲“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当是思想的领导”。

从师生、家长的角度更期待的是抓落实、敢担当,躬身教学一线示范引领,把思想转化为生动实践的校长。在评价校长时,不仅评价是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还要看是否贴合学校实际、符合育人规律,是否得到师生广泛认同,是否在治校育人实践中见到真效。

敢于留足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在学校管理中敢于并善于“留白”,这既为自己,也为别人。为自己,就是校长要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为别人,就是让师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时间和机会,更好实现自我。

北京十一学校每天都给师生留有一定的自修时间,就是为了让师生能够发展特长、调适身心、增进合作。校长在治校育人过程中,应坚韧从容、守正创新,努力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机会和平台,让学校师生幸福快乐过好教育人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

关键事件都会遇到,都需要处置,但能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向前发展一步,则是一位优秀校长的视界和领导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