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今年经历三次审议,十年磨一剑。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积极主动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副主任罗爽认为,法律名称确定为“家庭教育促进法”是由家庭教育自身规律决定的,尊重了家庭教育私人性和自主性的本质特点,凸显家庭教育立法的赋能本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是为家长赋能,通过明确国家、社会等相关主体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帮助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部分“家庭责任”出发,探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沟通、管教、父母离异、亲子陪伴等方面问题,找寻适切的方法,以供参考。

PART 1用“爱的语言”走进孩子内心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沟通是交流的第一步,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利用适宜的沟通方式,才能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这一概念主要是源自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专著《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可以被广泛使用的沟通理论与操作办法,依据谈话和聆听使人们情义相通、和谐相处。卢森堡博士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和谐语言的原则和方法,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不仅可以解决很多争端与冲突,重要的是也通过此方法完成自我沟通、理解他人,感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尊重。近些年来,国内引进了和谐语言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所需的要素有四个,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即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感受观察对象及周围的事物,然后清楚地表达出观察的结果,说出客观的事实,而避免评估或判断;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即观察之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尽量使用开心、难过、害怕、气愤等形容词,帮助对方理解自己此刻的心情;第三个要素是需要,根据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出需要,即说出自己内心哪些需要导致现在这些感受;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即清楚地提出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具体请求,诚恳地表达自己,同时明确地告诉对方需要做什么,这样易于对方接纳,利于有效沟通,也有益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的这四个要素一方面能帮助人“诚实而清晰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它们“尊重而关切地倾听他人”,比如,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与他人建立起一种联系,然后倾听他人的请求,来确定自己怎么做可以帮助到他人,完成双向的沟通互动。

PART 2小可爱变成熊孩子打还是不打?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但当昔日的天使变成“恶魔”之时,什么方法既有管教的作用,同时又不伤害幼儿的身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面管教》一书中给家长和老师指出了一些具体做法: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1、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还希望孩子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吗?

2、创建你自己的特别暂停区,当你需要使用时告诉孩子

3、如果你不能离开冲突现场,数到10或者深呼吸

4、当你犯错误时,对孩子道歉

错误-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

1、以同情与和善回应错误,而不是羞辱、抱怨、或说教

2、合适的时候,使用启发性问题,帮助孩子“探索”错误的后果

3、吃饭时,邀请每个人分享今天所犯的一个错误,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而不是命令,邀请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1、“早上你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按时上学?”

2、“阿哦,怎么清理洒了的牛奶?”

3、“你和弟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如果出去不想受冻,要带什么?”

5、“你计划如何完成家庭作业?”

纠正前先连接

通过确保爱心信息得以传递,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

“我爱你,答案是,不行。”

“对我来说,你远比分数重要,分数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我爱你,相信我们可以找到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

教孩子做什么

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1、教孩子“轻轻拿”,演示,而不是说“别打碎了”

2、教完后,提醒:“你该怎么轻轻拿?”

3、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该在哪里玩球?”

4、说“你可以玩平底锅。”,而不是“不要玩灯”

修复错误三部曲

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误本身更重要。当你有机会冷静下来后,使用这些步骤:

1、承认。以负责而不是指责的态度承认错误

2、和好。道歉,孩子们是如此宽容大度

3、解决。共同寻找互相尊重的解决办法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PART 3面对离异家庭尴尬如何避免?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的,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措施中,很多需要父母双方或监护人的共同参与。但如果班上幼儿家庭离异或者同时拥有多个监护人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信息差?为了避免家长尴尬,让沟通更加顺畅,一些繁杂却细小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工作做在前面。幼儿园的主题教育很多与家庭之爱有关,一些儿歌、歌曲会让部分离异的家长遭遇尴尬,应向家长说明活动产生的背景、目的,让家长心中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所了解。同时,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提供一些菜单式的选择,比如说,带爸爸或妈妈某件物品来园,为了考虑到这些家庭的特殊性,可将范围定得更宽泛,只要体现亲情就可以。

真诚沟通。事先和家长沟通十分必要,如公开活动、亲子活动、父亲节、母亲节等活动,会出现一些亲子互动的游戏等,教师应事先考虑到单亲家庭,事先与家长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家长就不会遭遇尴尬,也会避免误会以及不愉快的产生。

推荐好书,侧面引导。很多单亲家庭会选择向老师隐瞒离异的事实,但孩子的特殊表现又让老师担忧,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会非常为难。其实,老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读物,如《我的爸爸叫焦尼》《妈妈的项链》等故事,从故事中给与家长面对这一问题的启示。

坦诚相对、正视现实。很多单亲妈妈也会把老师当成倾诉对象来向老师诉说自己的不幸,而忽略了孩子的一些问题。教师应站在理性的角度,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关键与重点,强调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面对离异家庭,除了幼儿园方面应作出的努力,对于家长来说,在教养孩子时,也应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走向极端。看看下面这几条,你们班的家长中招了吗?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培养出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提出合理的价值期待。

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避免把生活中的不顺心迁就到孩子身上。

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与未取得抚养权的一方家长维持和谐的关系。

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上,尽量做到亲自养育、共同参与。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于幼儿的期待,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可取的。

面对离异家庭的家长,老师需要让其感受到真诚和关爱,同时也需要让家长明白教师和家长是战线统一的合作者,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抚养者和教师的合作努力,让家长打消某些顾虑和某些不正确的想法,以“用心、真诚、尊重”,来对待这些情感缺失的孩子与家庭。

PART 4爸爸怎么和孩子互动?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教养中缺乏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往往会表现出胆小害羞、自卑懦弱、多愁善感等特点。父亲参与教养较多,孩子则具有责任感,更有主见和独立意识,性格也更加开朗大方,思维更加活跃而有逻辑。如何发挥父亲的优势,让其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之中?在众多实践策略的探索中,“父子游戏”成为幼儿园父职教育措施中最有效、最受欢迎的形式。

为了增加父亲的参与度,在开展“父子游戏”的过程中,一些小技可以让活动开展事半功倍。

多样化主题培训,帮助父亲认识和了解“父子游戏”。幼儿园可通过父亲讲坛、父职教育专栏、班级论坛等多样的手段和形式,使得父亲认可新兴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升其对“父子游戏”开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父子游戏”共享开放。游戏的地点、时间与玩具材料需要对家长开放。父亲能够自主挑选玩具,地点则按照需求与想法随时进行改变,时间由父亲与幼儿自由把控。例如,在开展大型户外活动时,可以与周围的社区协商,借助社区场地进行活动,比如“父子运动会”等。

发挥家庭全体成员的合力。引导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主动参与活动,有助于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进行,父子情感的快速升温。例如,“班级论坛”之中,如果父亲没有时间上网,母亲可以引导父亲游戏,同时引导父亲说说自己游戏结束后的想法。

除了幼儿园集体开展“父子游戏”的相关活动,也可向爸爸推荐一些可以在家与孩子一起做的亲子游戏。如:

沙发蹦床

宝宝站在沙发上,和爸爸面对面。爸爸两只手分别扶住宝宝的腋下,高高地举上去轻轻落下,然后教孩子腿向下弯曲,蹬直,爸爸帮着跳起来。借助沙发的反弹力量,可以节省一些力气。

打中爸爸

爸爸坐在地上或床上。宝宝可以将自己的手比划成小手枪,从不同的地方对着爸爸瞄准。宝宝嘴里喊一声:“叭--”爸爸假装被子弹击中,应声倒下。然后坐起来接着当靶子。

比赛投篮

准备一个小筐,放在合适的位置。再团一些纸球,或者将袜子卷起来,甚至可以找一些筷子、小勺之类的小物件充当投置物,和宝宝一起往筐里投,看看谁投得准呢?

PART 5父母外出务工有可能实现家园共育吗?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针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问题如何做好家园共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建立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许多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在心理、性格、习惯上过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幼儿园要尽量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完善的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孩子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这样的成长档案能够帮助老师和父母或者是其监护人,有的放矢地针对每个留守幼儿的特殊情况予以关怀和干预。

定期举行教育讲座、爷爷奶奶培训班。幼儿园通过定期举行的教育讲座或者培训班,让爷爷奶奶们能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起孩子的内心需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习惯。此外,爷爷奶奶还可以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学到一些常用的幼儿保健知识和教育方法,能够积极地配合幼儿园有效开展活动。

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对留守幼儿进行各种帮扶,心理辅导,生活帮助,为学前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老师妈妈”等师生互助活动,在生活上帮助孩子,在课外倾听孩子的声音;“父母不在家”“爸爸的苦恼”等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父母的难处,学会排遣心中的孤独感;“小手拉小手”的同学互动活动,打开孩子的心结,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

幼儿老师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级的常规工作中,对留守幼儿生活、情感上特殊照顾和学习上针对性教育。首先幼儿老师要做好对本班留守幼儿的三沟通:与留守幼儿、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幼儿的临时监护人采取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也让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关注他们生活的细节,根据他们的情感表达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

PART 6双职工居多的情况下爷爷奶奶如何参与家园共育?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在乡村中,父母外出打工,幼儿的教养任务落在祖辈身上;在城镇中,双职工家庭越来越普遍,接送孩子,与教师接触较多的也是祖辈家长。与父母相比,祖辈家长在接受新的教养观念时更为困难。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等因素,祖辈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情况也较为有限。

对比父母家长,祖辈家长的家园工作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幼儿园可以尝试从观念、沟通方式、参与方式等,参与到家园合作当中。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来引导祖辈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幼儿园应将培训重点放在转变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引导老年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重视提高培训过程中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园可调查、总结祖辈家长普遍关心的育儿问题,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投其所好”的专题讲座会使老年人更易于转变观念,接受幼儿园的引导和教育。

转变处事态度与方式来增强与祖辈家长的有效沟通。首先,幼儿教师面对祖辈家长的求助或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有耐心。试着换位思考,理解老年人教育中的矛盾心理;其次,在面对老年人的过激言论时态度应尽量平和、宽容。再次,幼儿园应定期针对教师与祖辈家长在沟通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教研。探索与祖辈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解决教师的困惑。

幼儿园可创办“祖辈家长沙龙”等活动以加强彼此间的互动。幼儿园可以创办“祖辈家长沙龙”,为祖父母们的探讨交流创造条件。该沙龙应由幼儿园定期组织,将每个月与教师配合较好、热心班级工作的祖辈家长或他们教育的成功案例在活动中进行宣传表扬,给其他祖辈家长树立榜样,避免空洞说教。另一方面,可根据班级情况,邀请有专项技能或特长的祖辈家长参与教学,贡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将自己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更易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探讨合适的方式,让祖辈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和共育工作中来。要充分了解祖辈家长的教育背景、文化层次、性格等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共育工作中来,比如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低、性格内向的祖辈家长,可采用提前约谈、上门访谈等方式直接指导和帮助;对于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的教育知识的祖辈家长可采用日常交流、园长接待、家长讲座等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无论是父母家长还是祖辈家长,都可将他们身上可挖掘的资源用到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建设之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教师配合。

在立法过程中,也有声音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缺乏对家长的强制性惩罚措施,立法价值有限。现代社会法律不只具有强制作用,还有告示、指引、教育的作用。这部法律不是用承担法律责任的威慑机制来调整家长的行为,而是用宣告国家价值取向和告知正确行为模式的方式来引导家长的行为,较好地处理了国家和家庭的关系。

此外,家庭教育促进法虽然未对家长的教育行为作过多干预,但是规定了负有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等为家长提供支持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履行相应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