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KER
暂无头衔 个人签名
15粉丝23关注
孩子们的游戏引发国外学者纷纷参与体验。 美国玩具设计研究者尝试安吉游戏的户外玩具滚筒。 国际代表在安吉郑重签名,结成“世界真游戏联盟”大家庭,图为其中部分代表合影。本版图片由会议组委会提供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对真理的最大尊敬就是遵循真理。同样,对儿童教育最大的尊敬就是尊重儿童。以尊重儿童为初心,安吉进行了19年的游戏改革,如今这一改革带来的引力波,不仅席卷中国,更如剑桥大...
你是不是正在遭遇这样的苦恼:那就是眼前的工作枯燥无味,工资不高也不低,你迫切想要改变,但不知道能去哪里,又到底要做什么?面对同样的迷茫,很多人往往会跳入这两个误区。一是刻意逃避。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困惑或迷茫就会烟消云散,况且这份工作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总体来说,比较稳定且环境舒适,而且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好似一家人一样。二是草率决策。感觉分分钟受不了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裸辞,但没想到的是...
在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能寻找一位好老师呢?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我们是否也可以像德鲁克一样,带着关怀,去挖掘身边每一位同事和伙伴的有趣之处,通过深入高效的交流,去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激情呢?希望能对你有启发…我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老师。我不遗余力地在探访他们的身影,观察他们教学的方式,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我一听说谁是“大师级”的...
“复演说”与“原始思维”  最后简单谈一下“复演说”。  这在20世纪前期是十分流行的理论,在人类学界被普遍看重。周作人等那一代大知识分子醉心于儿童学,一个初始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解开人类的初民阶段的奥秘...
 婴儿期的秩序感  这部分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虽然本文主要探讨儿童审美,但伴随着婴儿期生活所积累的实用认知(日常生活能力),也不可全然忽略。图画书《小熊宝宝》所传递的,主要就是这种“实用认知”,只是故事和画面本身具有审美的趣味。  认知和审美必将分为两路,二者有交叉,但不是一回...
皮亚杰也谈节奏,但未往审美深究  其实,皮亚杰并非没有注意到节奏,他也曾多次谈到节奏的问题。《发生认识论原理》的英译者W.梅斯为英译本所写的序言中,有一段话就说到了节奏:  皮亚杰研究的出发点是假设在心理生活开始时,儿童的世界表现为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一套感性材料。但是,即使是在一些最实际的活动中,...
童谣的节奏与童话的节奏  前文所引周作人的话中,有一句“顺儿童自然发达之序,依次而进,与童话相衔接”,这与上面的《拔萝卜》的实验正可对应。儿童渐渐长大,到两岁左右,就不满足于光听儿歌,而想要听一些相对复杂的童话故事了。但这时候,节奏的因素仍在,它仍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形式。...
节奏引领儿童探访美的殿堂  婴儿期的一切审美感觉,几乎都离不开节奏的引领。我们家孙女娃娃一岁以后,系列绘本《小熊宝宝》成了她的爱物。这套书共十四本,她真正爱读的大概是其中的五六种,仔细分析原因,仍与节奏有关。这几本都是故事明快,念上去朗朗有声,在听觉上显得很精神的。她这时已能大致明白故事的含意,也有...
为什么原始童谣大多半通不通  婴儿期的孩子,听觉比视觉更敏感,对听觉的记忆也胜于对人脸识别的记忆。我家孙女娃娃出生后,一个月住外公外婆家,一个月住我们家。第三个月在我们家住得很熟了,到第五个月归来时,一切却又觉得陌生了,可见婴儿期的记忆确是很短暂的。她进屋后,看看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这人,看看那人,...
  作者简介:刘绪源,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理论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内容提要:对幼儿的审美发生的研究,曾是20世纪上半叶儿童心理学、童年美学研究留下的“憾恨”之一,即使高明如皮亚杰、乔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