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政协委员杨文提交了一份提案,其中提出需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待遇,来增强职业认同感。

杨文认为:幼教师资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幼师职后薪水低、社会地位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造成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幸福感不高,人员流动性大。

针对这一问题,需从四个方面来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一是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和配套的实施条例。

二是制定和完善幼儿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和实施办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三是根据公办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增加教师编制,按要求配备持证幼儿教师。

四是独立设置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畅通职称评聘通道,提高高级职称比例。

杨文政协委员的此次发声,不光道出了幼师职业中的种种难处,也为幼师日益突出的困境,提出了详细的解决办法。在我们为杨文政协委员点赞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行业内的代表、委员,并没有放弃奔走,每一年,都有学前教育的“好声音”、“真声音”在鼓舞着我们。

幼师现状到底如何?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们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待遇和地位给幼儿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职幼师正面临着两大“不匹配”:

1、家长期待与幼师社会地位不匹配

全国妇联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学前儿童入园现状调研”显示,家长们对幼儿园最关切的问题分别是:

1.教师对幼儿有爱心和责任心(61.4%)

2.能给幼儿提供系统、规范的教育(43.6%)

3.伙食上注意营养、卫生,花色丰富(34.9%)

4.保证幼儿身体健康(25.7%)

5.能与家长定期沟通(25.2%)

6.有优秀的专业教师(22.4%)

在家长最关切的6个问题里,有4个与幼儿教师密切相关,随着家长们对于良好的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提升。

据多项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政治、专业性、学术性上的权利也很有限,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声望也一般。

而教师的心态和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的事实已经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成幼儿教师经济保障不足;教育观念落后;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流动性大等几个方面。

希望更多的两会代表、委员看到: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权力地位、职业声望,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

2、幼师劳动付出与经济回报不匹配

据职友集统计,全国2018年幼师每月工资仅为4000元。
数据来源:职友集

我们在网上也可以搜索到其她幼师所晒出的工资单。每个月两三千的月收入,绝不仅仅是个例!幼师在网上晒出的工资单,实发2725.5元。95后幼师在网上晒出的工资单,实发1388元。

 

而与之对应的幼师工作压力,却与收入极不匹配。常有幼儿教师自我调侃“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

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0%的幼儿园的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他超过90%的园所平均工作时间为9小时以上。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在2~6岁,孩子们缺乏完善的自理、自律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老师担负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每天跟班带班寸步不能离。很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其中,困扰幼儿教师的主要疾病是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面对几十个孩子,教师不时需要提高嗓音,久而久之,声带就出现了问题,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是由于环境原因所致。

同时,很多幼儿教师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制定教育计划和撰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心得、幼儿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听课笔记、活动分析、家园联系册等案头工作。此外,还要随时随地接听家长电话,保持联络。

过重的工作和精神双重压力造成教师很重的身心负担。

家长期待高,社会地位低;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这两大不匹配就是幼师群体严峻的生存现实,好像两座大山,让众多幼师纵使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也无法经受现实所带来的压力。当前和未来十年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由“能入园”转向了“入好园”,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所以亟须解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的一些问题。希望更多的两会委员、代表们在关注学前教育时,能够看到,发展学前教育,需先关注幼师待遇、幼师社会地位。

尊师重教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一个不尊重教师职业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维护教师尊严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

“不尊重教师职业,是不尊重知识和文化的表现,是对教育内在价值的否定。”代表们的话,铿锵有力。那么他们有哪些重要的提案呢?

01、两会代表在礼遇制度方面的具体建议

1.建立教师生活出行学习“绿色通道”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建议,建立人民教师生活出行学习“绿色通道”制度:在全社会倡导教师优先的思想,教师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给予优先通行的礼遇,建立教师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观看各种文艺演出、电影,以及旅游景点门票免费或优惠制度。

2.开辟“教师窗口”等,公共场所对教师实行优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建议,探索公共场所对教师实行优待等方式,如在医院、机场、车站等开辟“教师窗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3.建立乡村教师、优秀教师疗休养制度

调研中,朱世宏还发现,边远贫困地区一线教师,因病致贫的比较多,希望能够有相关的措施或者保险对他们进行帮助。

他建议,建立乡村教师、优秀教师疗休养制度,“重点是要向符合条件的专家、一线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学校有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一辈子都在乡村里默默教书,从没向学校提过特殊要求,临退休他提出一个愿望,说想去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门。

“如果建立了教师疗休养制度,这个问题就可以皆大欢喜地解决。”王怀军说,因此,在增强教师获得感时,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师实际困难,例如教师待遇、津补贴等;二是要向乡村教师等弱势群体倾斜。

4.建议推出教育公务员制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提出,国家正式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的法律地位后,应该相应地配套推出特殊公务员制度,或者说推出教育公务员制。

“特殊公务员或者是教育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在国外也不少见,像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教师就是教育公务员,或者说特殊公务员。”

5.设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加大教师表彰力度

张志勇建议,尽快设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建立国家级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国家教师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社会声望。

6.教师礼遇制度,意义大于所得

“教师礼遇制度,意义大于所得。”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看来,谈这些具体礼遇措施并不是在讨论教师能获得多少实惠,而是充分肯定和考虑设立的象征意义,这样更能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02、提升教师幸福感,还应因地制宜解决哪些难题?

1.切实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政策  

“对教师群体获得感的关注,体现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向好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表示,提高教师待遇仍然是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这也是教师最能感受到获得感的地方。待遇的提高除了普遍性的提高,更应该注意差异性的问题,以待遇引领教师成长,以待遇评价教师成就。

刘秀云说,解决获得感的问题,必须切实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政策。“有两个备受教师关注的问题亟须解决。一是教龄津贴标准,这项政策制定于1986年,沿用至今。二是教师和公务员去世时,抚恤金标准存在差异。

2.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表示,教师群体很大,各个阶段教师诉求点不同,例如高校教师可能更希望减轻教学科研压力、解决精神负担的问题。所以,增强获得感要注意不同教师群体的差异,因人群而定、因地区而定,按照分门别类、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审慎推进。

3.应充分考虑界定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表示,在制定享受疗休养制度等照顾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界定标准,例如教师的从教年限、弱势群体、荣誉奖励等,要让大多数人能够心服口服,不能搞一刀切。

此外,张宪省还提醒说,“公共资源毕竟有限,应统筹考虑其他需照顾人群,例如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医生等。”

4.提升教师幸福感,从改善教育生态的基础做起

“我认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感更应从改善教育生态的基础做起。”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表示,在“唯分数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学术能力提升的可能受到限制,这也侵蚀着教师的职业态度,教育应有的温暖和诗性消失了。

03、内外兼修,教师才能真正收获“礼赞”

1.不能忽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师风师德水平的提升

 “不尊重教师职业,是不尊重知识和文化的表现,是对教育内在价值的否定。”黄艳说。

在黄艳看来,他人的尊重是个人品德的副产品,一个行业受尊重的程度是行业整体职业规范、职业水平的副产品。

“我们提倡全社会尊重教师职业,不能忽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师风师德水平的提升”。

2.教师群体要自尊自爱,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的获得感,包括职业尊严和职业成长的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说,教师的成长与他们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

刘秀云表示,现行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定标准过高,使得很多教师三四十岁评上高级职称后再无他求。“没有发展后劲的人生又何谈获得?”刘秀云建议,必须进一步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让“有为者有位”。  

同时,刘秀云表示,教师群体也要自尊自爱,加强师德修养,以赢得学生和家长真心的“礼赞”。

老师,对于以上代表的建议、观点,你怎么看? 欢迎在后台留言。

希望你的烦恼和难题能够被看见、被解决!希望你被爱、被尊重、被善待!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讲台上、在师生交往中、在专业成长的磨练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乐育网——让幼儿教育变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