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KER
暂无头衔 个人签名
15粉丝23关注
黄瑾: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发展的程度和进度被裹挟在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和历史的大背景中,我们必然要深入思考“哪些因素会制约质量的发展”以及“如何制约”的实际问题。纵观欧盟、OECD以及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的学前教育政策目标,多使用“高质量&rdq...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方式的创新与改变,新时代的教学被重新定义,师生关系也随之慢慢重塑。与中小学中教师教、学生听,学生更多收获的是间接经验不同;学前教育的教师更多是陪伴在幼儿身边,通过前期的准备,与后期的介入、评价,让幼儿在直接经验的收获中取得发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而纵观这些新的形态,很多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尝试。一起来看看这些教育界中的新尝试,说不定你已经在实践了。伯明翰 &mi...
爱因斯坦这样说: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论教育从古到今,明智的有才之士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反复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我丝毫不能以权威自居。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 ,除了个人经验和个人...
人是天生的故事叙述者,而叙述故事是人理解自己、理解生活的意义所表现出的自然回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越是理解自己,越是明白我们自己是我们所是、做我们所做和选我们所选的原因,我们的课程就越有意义[1]。在近一年的入园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园兴起了一股课程故事分享的热潮,教师们热闹地分享着课程故事,课程故事评比大赛也在不少幼儿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课程故事盛行的同时,幼儿园教师对“什么是...
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养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养孩子的方法?有什么资格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怎样养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两方都充分而又正当地发育?这些,都该弄得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现在根据我十数年来的经验,把怎样做父母的道理和各位谈谈。 陈鹤琴 (l892—1982) 著名教育家和...
孩子不好教,怎么说都听不进去;学习成绩不好,又没有积极性怎么办;针对教育中的难题,家长、教师不妨多学点心理学,掌握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教育心理技巧。下面的心理学规律,很多都是试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试试。01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
一方面,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被科学证明是可能的,而且是教育发展的世界趋势;另一方面,国内早教市场与早教实践极其混乱。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早期教养的意义虽然重大,但如果不与教育学、心理学整合就直接运用于教育实践,将会出现新的误区。事实上,儿童早期潜能开发的实践中已有不少忽视教育原则的做法,如刻意塑造、盲目超前、机械训练,为了追求市场效应,打着“科学”的旗号做着并非...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因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劳动的成果是人的学习与发展。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则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幼儿的学习是生活化、经验化的学习,而不是概念化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把握生活中的教育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无疑这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工作。以数学学习为例,幼儿...
精彩导读这21种教育思想涵盖了教育目标的历程:从成人,到国家的人,有用的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一直到美好的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21种教育思想涵盖了教育目标的历程:从成人,到国家的人,有用的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一直到美好的人。美好又从哪里来呢?教育家们认为,有四种途径:一、从自然教育中来,卢梭是典型;二、从人的本性来,唤起本性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比如蒙台梭利,当然也有神学色...
3一6岁的幼儿正处于品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启蒙地和培养幼儿品格的重要场所,教师们不仅需要对此高度重视,还要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针对教师们在进行幼儿品格教育实践时遇到的各种困惑,李季湄教授为大家梳理了品格实践中的6大问题。01看见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这是所有教育的本质问:幼儿德育必须服从国家对幼儿品格发展的要求,但品格教育又当回归儿童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