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加入社区

2个成员 5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8-05-20

妈妈的担心

发表于 2020-05-22 2005 次查看

宝贝儿子今年即将进入一年级,眼看着开学在即,自己比孩子还紧张,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连着几日“吃不下睡不着”。小学担心的比幼儿园还多,成绩、健康、心理等等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4回复
  • 5楼 艾柯教育 2020-05-22

    上海全面推进小学“零起点”教学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使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超负荷学习。为遏制这种现象,市教委从2013学年起,在全市全面推进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

      如今很多小孩进小学前就要学英语、学写作,家长给报了许多班,小孩还没开始上学就已经压力重重。为此,市教委提出零起点教学,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说:

      【零起点教学,就是要严格的按照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不能随意加快教学进度。这么做的原因当然是要淡化目前存在的分分计较的考试这样一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市教委已经梳理更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教学和评价标准,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等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上明晰了教学的具体要求。以语文学科为例,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说:

      【JQX照样要交的,只是JQX这么一个内容它是结合在儿歌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不进行相关的拼音验收,汉语拼音的学习拉长到两年了,识字与写字,百分之六十即为合格,达到百分之八十即为优秀。阅读,不要求做具体的课文分析】

      从去年开始,上海有学校开始“零起点教学”试点,金山区海棠小学是实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之一。校长钱欢心说:

      【家长刚刚开始,他肯定是很担心的,但是慢慢地他们也走入我们的教室来看。他就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加高了。区里面针对我们试点的六所学校以及相关的附近的学校,进行了一个评估,很显然的发现,我们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个提升】

      但理想和现实有差距,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就遇到了疑惑:

      【一方面告诉我们要零起点不要学,然后老师家访了又说“上面要求我们是零起点,但是课本并不是零起点,你到外面去要学这个学哪个,这个要熟练哪个要熟练。】

      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坦言,的确会有老师担心自己班上的学生落后。落实“零起点教学”,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很好的配合:

      【教学进度不能加快,然后基于教学标准的评价,是指对老师来讲,这方面的意识一定要加强。他可能也和家长一样,想抢跑,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洗家长的脑子,一方面洗老师的脑子,多方面大家一起给孩子减压】

      今年暑期,市教委针对小学校长、教研员和语文等主要学科老师进行专题培训,为新学期开学后在全市小学推广“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做好准备。

      新学期开学,教育资源均衡化也是重要议题。学校好不好,校长最关键。今年新学期,9名来自中心城区的新晋特级校长,将成为9所郊区学校的新掌门人。

      这9名新晋特级校长,分别来自黄浦、长宁、静安等6个中心城区的中小学,将分赴崇明、金山、奉贤等8个郊区的9所学校。其中不少是市区重点中学或中心小学校长,未来两年,他们每周至少要有两天时间,坐镇郊区学校;并依托中心城区资源,把自己的办学特色辐射到薄弱学校。

      今年起,上海将在三年一度特级校长评定中,通过特设特级校长流动指标,从中心城区选派一批优秀校长,进行区域性柔性流动。

  • 4楼 艾柯教育 2020-05-22

    静安区三中心小学校长王志强透露,几乎每年小学新生中都会有一些超前学习的“牛娃”,虽然成绩优秀,但在沟通能力、自控能力上却存在欠缺。“不少家长以为让孩子学很多课程开发智力,就能遥遥领先,但其实小学更看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王志强校长表示,比如是否坐得定、能否耐心倾听他人说话、是否开朗热情、见到师长是否有礼貌、能否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能力也是孩子今后长足发展的基础。

    “牛娃”现象的深层原因则是家长最初的育儿观就陷入了误区,桑佩军接触过不少家长,孩子还不满周岁时就已经报名了好几所早教班,把超前学习视为教育的成功。

    市西小学校长蔡骏也表示,不少超前学习的学生往往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就已经后劲乏力,“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在0到6岁就是应该在活动、游戏中培养好习惯,可现在很多家长却急着让孩子学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往往会不认真听课,忽略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之后的成绩。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认为,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做好了幼小衔接,我觉得有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对新的东西要有好奇心、有兴趣,喜欢探究,喜欢问问题;第二个是 “活动能合群”,能学会和其他孩子相处,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体当中;第三个是“生活有条理”,生活要能自理,因为到了小学以后,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

    教育专家认为,养成好习惯首先是健康,家长不妨每天抽出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跟孩子一起锻炼,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然,孩子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孩子会不会听、会不会看、会不会说、会不会想,决定他今后的发展。

  • 3楼 艾柯教育 2020-05-22

    12431975f36b290574.jpg?6.6.59
    幼小衔接到底要不要提前学?这是困扰许多学龄前儿童家长们的问题。不学,害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提前学,又不知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接受能力。近期东方广播电台的《话匣子》节目,采访了中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华爱华教授。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华爱华教授对“幼小衔接”相关问题的解答。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家长在寒暑假、双休日都领着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抢学、抢跑,有的家庭从幼儿园阶段就已开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华爱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处于动作思维和形象表征思维阶段。在幼儿园,应该让孩子充分游戏,去体验、去感知,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作奠基。这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不是提前学习的过程。

     

    记者: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儿童发展来说,游戏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华爱华:学龄前儿童现阶段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老师家长要重视生活和游戏对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个体差异还很大,越是早期,越有个体成长规律。就像开口早晚,不同的孩子差异很大。有的孩子独立行走早、有的孩子独立行走晚。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他们仍有那么大差异。所以,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就越强调他们在生活中、在应用中的全面发展。因为要通过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孩子才能理解一些东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所以,现在越来越强调——老师的工作能力不再是单看上课能力,而是老师能看懂孩子,能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自然的状态下,诊断孩子们的发展水平,然后能够提出支持他发展的策略,这才是有价值的学前教育活动。

     

    记者: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如何体现?

    华爱华: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性就在于,能够看懂孩子的行为。孩子在游戏当中、生活当中的行为,老师能看得懂,并且在看懂以后,还能够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实际上,游戏当中就有我们要教的内容比如说,搭积木。他搭积木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称。是否能够将形状拼搭对称,能够使颜色对称,孩子能不能区分数量的对称?孩子能不能按数取物了?他能不能有规律的排列了?这些在游戏当中都反映出孩子的数学能力,处在什么水平上。老师家长应该在什么水平上支持孩子发展?实际上这个是我们的专业性。我们应该能够从孩子的行为中判断他能力的发展,然后提出教育建议。如果他搭积木还不能对称,那么就应该可以看到他目前的状况和水平。

    老师的专业性让他们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没有达到能够认识对称的水平。如果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话,你再教也没用。三岁前的孩子,你一定要教他对称、架构、数量……就显得太早了。所以老师的专业性让他们知道,某一年龄段的孩子相应的年龄发展特点,他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那么,老师通过他的游戏,又能够判断孩子的发展水平。

    为什么游戏更重要?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年龄的孩子,他在游戏当中表现出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孩子他都已经能够口手一致点数,说出总数,甚至于还能用接着数的方式做出加法来。但同时,这个年龄段连按数取物,都不行。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你要教,肯定是全班一起教,全班一种目标。但游戏当中老师提供的支持就不一样了。你看有的孩子,按数取物还不行,那平常就多给他几样东西,让他的按数去取物。等着另外的孩子都能够口手一致点数,再开始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孩子的水平不一样,就等于有的教了没弄懂,另外的还觉得“吃不饱”。所以,老师需要看到这一点。

    再比如说,掷骰子。一个孩子掷骰子,玩规则游戏,按数取物,骰子是123456,他掷到几,就拿几根小木棒插到刺猬的洞洞里。老师就发现,小班小年龄的孩子,一个孩子能够遵守规则,拿到几就是几,另一个孩子123,他都能够遵守规则,但一到5、6他就赖皮了,重掷,因为他不会,大的数字概念他不清楚。1234都很清楚,你就发现他5、6是不清楚的。所以,在游戏当中,是能够评价孩子发展的。这个过程当中去支持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应用中去支持孩子,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记者:游戏活动不仅是让孩子获得发展,不少幼儿园也在以此更好地引导家长。

    华爱华:幼儿园老师们每天观察孩子,把一些案例拿来教研,也能够从案例当中解读到孩子有哪些发展。孩子的水平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去支持他,怎么去支持他。专业地找到每个孩子的特殊性,老师就有说服家长的一些实践依据。家长有的时候,比我们老师还会看。这个游戏的里面,有杠杆原理;孩子们正在玩的,可能是浮力、可能是摩擦力,孩子不需要知道这些概念,但却在实践这些原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感性经验。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上课的话,孩子们就坐在那里,老师讲这个东西,最多老师预设好一些材料,但都是预设的一些目标。可是在游戏中,就会有不确定性。孩子们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比如,这个轨道老是滚不好,孩子就会这里搭那里搭。这里缺一块,孩子就把它补上。孩子们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这个坡度太小了,应该调节一下等等。需要几块积木?不断地解决问题,孩子就越来越聪明。通过游戏,孩子是会获得智慧的。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的创造力,是最显著来表现。

     

    记者:在幼儿园阶段,要不要提前学习学科知识?

    华爱华: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理解能力。有很多东西不在情景中,他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所以学习的有效时间很短,不可能到了四、五年级,还一直用三、四年级的方法。但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的是一种智慧,他后劲足

    (华爱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2楼 艾柯教育 2020-05-22

    对孩子充分了解 后期多与老师沟通

    “现在的小一家长普遍都会有焦虑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从不同的渠道了解信息,让各种杂糅的信息一起涌来,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对于如何减轻焦虑情绪,成都市玉林小学常务副校长黄静萍支招道:

    一是家长需要孩子对“入学”有充分的准备,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应是学校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等;

    二是要对学校生活,包括规定、学业、日常等各方面在入学前后进行详细了解;

    三是明白每个孩子的特点也不同,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后期跟学校老师进行更多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合力,配合老师做好入学阶段的工作。

     

    陪伴孩子写作业营造安静的氛围

    “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对成绩的焦虑,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其次家长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怕孩子吃亏,或不能交上朋友,不能融入新的集体中。”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一年级执行校长罗晔老师认为焦虑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这些“焦虑的父母”,罗晔支招道:一年级的孩子比起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父母从心理上和习惯上的帮助。“可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趣事,一起准备学习用品,陪孩子运动,共读一本书等。”

    “一年级的习惯养成,最主要的是静和定。” 罗晔从如何“静”与“定”两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操作指南”:

    让孩子静下来:家庭要营造安静的氛围,比如,一年级整一学年,家长最好都要陪伴孩子一起写作业,但不是看孩子写作业,而是可以自己在一旁静静地读书。做了这样的示范,孩子慢慢也能静下来。

    让孩子定下来:要关注习惯养成,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里,坚持让孩子检查第二天早上要用的上学用品。

     

    建议“阅读、识字”在入学前有所铺垫与准备

    家长主要怕“孩子不适应”,但事实上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99%的孩子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只有个别孩子适应期较长。因此入校一定要与老师建立信任,搭建沟通桥梁,并要明确虽都是集体生活,幼儿园与小学有差异。“小学生更注意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建议在上小学前,家长可帮助孩子对阅读与识字等方面有铺垫和准备。“今年9月份我们义务段语文用全国统一的部编教材。而通过学校的两年实践,老师发现教材的容量确实在增加。此外,识字写字量也有增加。”

    报兴趣辅导班太多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压力,一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玩耍及亲子互动的时间。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话题作者

新加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