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将拥挤的校舍大门打开,让孩子回归大地。这是宇宙所需,因为当孩子自己动手,让地球变得更美丽时,他们会从中获得知识经验,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谢琴宁
俄罗斯有一所坐落在森林里的学校,名叫谢琴宁学校。这所学校很特别,不同于我们传统认知的学校,这里基本没有专职教师,只有学生——准确地讲,这些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自编教材,边教边学。
当然,学生的职责可不只是编教材而已,建造校舍、建立规章制度、做饭、行政、读书、教书等一系列大小事务都是学生们的分内之事。他们每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皆要为自己的生命以及所作所为负责。
这里的课程设置也颇有意思~往往由10几个人组成专题小组,某段时间内专攻一门学科(比如物理)。于是,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用整体、系统的思维,从初阶的物理学到高阶的物理;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彼此沟通、帮扶,以确保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彻底学会。然后,他们再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其他学科。
孩子们的学习不是空洞的理论,他们会因着自己的兴趣,自发地组建小组,共同盖房屋、画壁画、造帆船、搞科研等等。在实践的过程里,他们需要自行查阅多学科的资料,需要不断进行规划、实验、调整......在这样的过程里,他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因实践收获的知识,必定是深刻而难忘的。
一想到地球上有这样一所学校的存在,我便觉得很感动、很欢喜。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失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在主流上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新型教育模式还很欠缺。
我可以做些什么呢?我应该可以做些什么吧~从哪里开始入手呢。。。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它不同于我们之前所了解的巴学园、夏山学校及华德福学校。来看看谢琴宁学校的特色:
•校舍的建造、设计、彩绘,完全出自于孩童之手,无需大人在旁指导。
•孩童是学生也是老师,自己制定教科书、研发教学方式,上课可以来去自如。
•孩童在一年内即可完成整个十一年的课程;十八岁之前,通常会获得一两个大学文凭。
•孩童擅长各种才艺:绘画、手工艺、合唱、武术、民俗舞蹈等等。
•孩童自己照顾日常所需(煮饭、家务等)、自行规划活动、管理在校的所有行政事务 。
•孩童活在当下、思考生命的意义、沉浸在大自然中;对于电视和电玩则是不感兴趣。
谢琴宁学校于1994年创立,目前仅收12至18岁的学生,以前也招收12岁以前的孩子,取决于孩子是否愿意长时间离开父母,这是寄宿制学校。它属于俄国教育部,不收任何学费,也就是是一所公立学校。在校学生三百名左右。即使不打广告,学校仍是一位难求,而且已经有几千人在等待不知何时会突然空出的名额。入学要考试吗?不需要。可以先申请试读一两周,然后由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留下来继续学习。(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入读是否也是一种筛选呢?)谢琴宁校长说:“我们尽我们所能地去吸引有天份的孩子到这所学校来。但在此,我必须声明我的想法:我深信所有的孩子,倘若心智健全,都是天才,都有才华和创造力。这点,我早已经由我的生命经验,确认无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去测试他们IQ的原因。重点在于:只要孩子的心是敞开的,他就是天才。所以,要唤醒他的天赋,你必须打开他的心,除去复杂的事物、紧张和恐惧。当这些都去除了,我们就会看见,在我们眼前的天才,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了。”
这所学校没有专任老师,除了校长和几位工作人员外,孩子们是分组学习的,孩子们大多时候自己教自己,当孩子们遇到一些专业问题,而学校和镇上又没有人能解答时,学校会聘请临时的专业老师来指导。“根据不同的状况,每一小组会有十二至十五个孩子。年龄范围从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都有,种族背景都不一样。他们整天都在一起,共用同一个宿舍,一起四处移动,像一个小组,一起做事。”这里面不仅是大的孩子带领小的孩子,甚至有时候是小的孩子给大的孩子提供资讯。在这里,孩子们一次只学一个科目,直到完成为止。比如学化学,一次就学全部的化学,然后学物理,一样是学全部的物理。这和我们常规学校很不同,一天被拆分成时段,40分钟物理,然后40分钟化学等等,一直在学习一些知识碎片。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运用知识,包括建造具有灵性的教堂(其实学校内所有建筑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建造的。),打造一艘帆船,更包括洗衣做饭,账务管理、行政或组织活动等日常琐事。谢琴宁校长说正规学校是“准备孩子去符合社会的角色;但在这里,我们不做这样的“准备”,我们活在当下!
这本书由于是剧本和访谈录,所以内容很零散,我看完后想象这所学校的孩子是这样的,孩子入校后会选择一个学习小组,生物组或化学或者物理组等,小组的成员共同在一个宿舍,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九点,小组成员一起读书、盖房屋、创作艺术绘画、做手工艺、八部人生合唱、练习武术、跳专业水准的民俗舞蹈、自己烹调膳食、忙于行政工作,还有撰写自己的教科书。傍晚时分,他们一定花一个小时来省思这一天,并反醒自身及彼此和世界的关系。每个小组有一名名义上的组长,这个职位是轮替的,他们的自律能力非常惊人,就像群居的蜜蜂。蜂巢里没有谁在“统管”,但是每只蜜蜂都知道该为公众利益做些什么。他们的每日作息还包含和自然接触的时间。每天早晨,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会跑到溪边去泡澡。即使是严寒的天气,地上有积雪,我们照样把冷水泼在身上,他们认为这些与自然接触的活动,会让他们变得强壮,还会激发他们的思维。每周一次,孩子们参加政治专题,会看重要的新闻,分析讨论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一次电视访问中,校长回答为什么孩子要涉入政治问题,校长回答:孩子们虽然不必要当俄罗斯的总理或联邦部长,在他们的想象空间里,他们应该能够自由殷勤地思考这些相关问题。总理和国家的孩子一起思考国家的前途是很重要的。根据宇宙的“同性相吸”定律,才能真正的携手创造。这里的孩子一样必须参加所有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结业考试,据说通常他们一年之类就能完成十一年的课程,然后参加全国的高中毕业考试。通过该考试后,会有学生以远程教育学习的方式再拿一两个大学专业文凭。他们有智能手机,但是是用来查学习资料的,没有人对电玩感兴趣。他们有一位认识并关爱全校每一个学生的校长,经常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唱歌和跳舞。这位校长在鸣响雪松系列书的作者的描述中称为“圣人”,他好像和阿拉斯塔夏一样拥有一些特异功能。以下三段话来自书中。
“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这么独特,可以让我们在一年之内就完成了全部十一年的课程。我们有不少案例是像这样的。但每个孩子都应该依照自己的速度前进,不管他是花一、二、三或四年完成,都没有关系。在学习的那段时间,内在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经验是,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在,有过一番很大的道德及灵性成长,那么他在掌握学术科目上就不会有问题。”
“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归结为:试着将所有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空间概念。我们鼓励孩子,用宇宙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要单从个人、将其他一切置之度外的方式去想。总而言之,他的思维应该覆盖整个系统,和创造本身一样宏伟,像宇宙一样。”
“我还想补充一点,孩子在这里会接受灵性教育。他会看见,他能影响自己和其他人的命运,那是他自己可以创造的。他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生命是不能去准备的,而是活在每个呼吸的当下。你不能”倒带重播”已经发生的事。如果你看得够清楚,你会为自己的每一个行动负起全部的责任,因为你知道,无论你做什么,最终都会回到你身上。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
了解到世界上有这样的学校后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也许我们会很沮丧,现实中的很多教育方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的学校离我们太遥远,而且它已经满员了。我们身边还没有出现像谢琴宁一样伟大的校长。我的启发是放下对孩子的所有担心和焦虑。小时候我担心他吃不好,担心他生病,担心他长不高,长不壮;长大了,我担心他功课不好,担心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多才多艺,出类拔萃,担心他考不上一类的高中,担心他上不了一类的大学,担心他......。相信孩子是生而为灵的,一旦他的某个空间开放了,他会学得很快。第二个启发是尽量不逼迫孩子学习。永无止境地演练、重复背诵、资讯填鸭是没有必要反而有害的。我们尽可能做到“还教于孩子。”当然像谢琴宁学校的学生一样,国家规定的考试还是要通过的。 第三个启发是灵性是存在的。这对于我已有的四十多年生活经验来说是太不可思议了,在我们的意识里那一直是神话。由阿拉斯塔夏开始,我看到了冰山一角,从此更多的关于灵性的书籍和音像突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好奇。
附: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对于谢琴宁学校的教育也理解有限,于是摘录阿拉斯塔夏中心微信群的一次讨论分享给大家,记得大部分是一位叫“醒来”的微友说的。
“谢琴宁学校,真正把东方的灵性发挥出来了,孩子们会的教不会的,孩子们自己制作教材,而且还可以通过国家的考试,十年年的教学内容,一至两年就学完,且通过俄罗斯教育部的考试,不像华德福,国家的考试,没法去碰,自己以后再聊去参加自考,一样很多年考不下来,唉。”
“所有的教学知识来自哪里?历代专家和学者,好了,历代专家和学者的知识来自哪里?肯定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一定都是来源于自然,在生产生活中,实践总结的,才会有教科书,我们应该回到知识的源头,把所有的知识,重新还原到还没有被所谓的大人或者专家学着给细分和加工的那种整全的状态,那种知识的主体与客体不分的空间概念中,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通过眼睛就可以传递给对方。”
“东方及其善于理解整体的空间,拆得越细,西方都不能了解全满,何况东方人了,东方很容易理解空间的阴阳二性,阴阳转化万物生等等,讲的的空间概念,还未被头脑分裂的整全系统,好了,西方没办法理解道所表达的意思,以为阴阳二性就是万物的简单归类。”
“如果是把知识细分了,每一个从整体中分出来的,都得考试,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考试需要去做,细分得越精致,越远离那个没有被人脑所分割之前的知识是什么样的,而人的灵性,生来就理解万物还未被人脑分割时的状态,所以,在灵性上有了很大的启发后,对整体的那种感知越是在小的时候受到了启发,在后面的学习中,再怎么细分,都会快速的理解和消化,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了,这个时候,考试啥的,也不成问题,这个不是一种概念,而是俄罗斯的实践,有书,也有视频,看她们的眼睛就可以知道她们理解什么是整全的世界,也就是理解那个源头。”
“是的,很赞同,谢琴宁学校是孩子主体,就是建筑都孩子自己建造的,学习是共同完成一起学习讨论。”
“世间是被困于头脑,回不去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生命状态,一个已经理解和感受到了无为系统的人,去到社会,不会被狭隘的人的智力所影响到,反而,知道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表达,她们去到社区,可以把心中的灵性真正的用创造去展示出来,而社会的人,只能活在自我的幻想中,和别人的催眠与麻痹,因为模式也是自我投射与他人投射,走不出来,真正的智慧在灵性,而不是头脑。”
“小孩子观察一片叶子,可以知道万物被创造时的那种一体性是什么,但是讲不出来,小孩子观察一个昆虫,那是一个小生命,而不是无生命的人工制品等玩具,孩子通过注视,一动不动的注视,就可以感知到眼前的昆虫与一体的无为造物没有分割,而且,小孩子可以通过眼神,感知到那个昆虫对此做出种种反应,这就是一种与源头的沟通,内容是整全性的,而所有的人工制品就不能,透过人工制品,也不能感知到那个无为的大系统,看到的,全是人类狭隘的有为而为,自然灵性退居二线,头脑思维取代灵性了。”
“对于华德福学校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就不说了,要说就说些华德福做不到的吧,也希望这些内容对华德福与东方文化融合提供一些素材吧!
1、 华德福教育的所有课程和教学内容,都是由华德福的老师和家长们,根据华德福系统的教学大纲,再加上华德福老师对孩子的观察,与家长协商后,对孩子制定出来的;而谢琴宁学校完全不是这样,它首先取消了老师的身份,谢琴宁学习里没有老师,“老师”在一旁,有需要时老师过来协助,除此之外,整个教学环节中没有一个一对多教育的“老师身份”的出现,所以也就没有了教和被教,这个是谢琴宁学校把割裂的教育系统恢复到整全的非割裂系统中去;而华德福的整个教育体系里,这样做不被认可,也不会去这样做,否则,华德福体系无法操作。
2、 华德福在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他们自己的教学大纲,不同的年龄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有明确的规定,相比较体质内的教学大纲,结构上使其更加的人性,内容更加的趣味,更多的自由与表达,也就是更加的好玩,更加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可是,这个系统怎么来的?都是大人做出来的,小孩被视为孩子,并由所谓的“大人们”和老师制定;或许这些是通过了解和观察得来,所以这样是科学合理的,好了,现在去看看谢琴宁学校,老师的身份一旦取消后,那么教学大纲怎么来的呢?他用的是俄罗斯的体质教育的教学大纲,也就是他们的考试内容,也都是教育部的试卷,而不是他们自己那个系统的考试,教学内容呢?不再由大人们和老师们去逐个设计和讨论,而是由孩子们自己做出来的!由那些“会了的”孩子们,为了能够与那些“不会”的孩子更好的交流清楚,所以要用他们可以听得懂的方式和语言!孩子们的交流,不像大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沟通方式!所以在谢琴宁学校,教学大纲是体质内的,而教学内容,孩子们自己制定,他们自己制作教科书·····这些东西,西方做不了,华德福教育也做不了,因为华德福有他们自己的教育体系。
3、 华德福教育认为12岁以前孩子不能离开父母,那样做,孩子不能得到完整和足够的母爱,这样在以后的人生中都会“
缺爱”即“幼年爱的缺失”,而谢琴宁学校,在孩子8岁时就可以离开父母,即住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华德福完全不认同!首先,华德福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是老师,尽管已经比现在的教育好不知道多少倍了,好的地方大家都看到了,我现在说华德福教育里没有的东西,希望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思考,谢琴宁认为,孩子在8岁离开父母,不但不会造成缺爱,反而由于此时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可以真正做自己!因为在学校里,没有一个父母在,在学校里,不会的人都是跟着会的人做,这个跟着做,就是学习!整个生活都在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在这个系统中,不再把完整的生活割裂出来一个一个的教学环节,当然他们的教学大纲就是俄罗斯教育部的,不需要再做补充或者删减,因为把教与学从新回归到生活,回归到无为的开放系统,而不是有为的一个个的设计教学环节,那是头脑设计出来的狭隘系统。华德福系统,离开那个被设计的系统,华德福教育无法实施教育;
4 、西方的研究方法是无限细分,以至于了解整体,只要分得足够小,那么透过些小小个体,就可以了解全貌了,好了,如果把一个人无限细分下去,也就是一堆化学元素,细到不能再细了吧?可是,你把这一堆化学元素,就可以堆砌出一个有生命会思考的人来吗?显然,西方也认知到了他们自身的这种研究方式的不足!既然都知道这种无限细分背景下的堆堆知识是不能还原整体的,可现在我们的教育却使用着这种明知道细分后拼不回去的教育和教学!现在我问,我们所有教授的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由前人终结而来,对吧?那些前人从哪里获得和积累这些知识?其实,我们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在与那个无为的大自然进行生产生活等互动中,总结和积累的,当然,那些总结的多的,‘会的多的’或者了解得多的人,他们总结后留给后人的也多,所以后人把那些前人称为“智者”、“有学识的人”,好了,既然连他们的所有知识都是来源于那个无为的大系统—大自然系统,然后有为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出了现在我们所学习的所有的知识,对吧?问题出来了,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教育,知识在退化!知识没有把人越来越近的带到知识的源头处,反而把人们一代又一代的远离知识的源头!人类本来生活在一个无为的智慧系统中,而一代又一代的所谓的“老师”“学者”“智者”却把人带向那个由许许多多的人自己给自己营造的知识系统中---远离自然系统,且被困于人类自己设计的有为系统!大自然的无为系统是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系统,而人类的系统,都是人类自己设计出来的,有头脑构成的无生命系统!”
谢琴宁校长的三大基本教育原则:
一、学校不是为生命做准备,学校就是生命本身!
二、认识每一位孩子。
三、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了解自己的根,看到未来的目标。(学习目的很崇高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