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之后,《浦东新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行动方案》正在全面推进,其中教师评价改革成为五大重点内容之一。面对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通过评价这个杠杆,营造一种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如何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如何在高中“双新”课改、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以及“五项管理”等重大改革背景下,优化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在命题与作业设计等专业能力方面的突破和成长?如何进一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在评价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建设一支适应浦东新区战略定位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解决这诸多问题,改革、优化、重构区域教师评价体系,我们有一些初步的做法和思考。


教师评价于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评价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重构教师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于师德师风的评价,这是第一标准。需要评价每一位教师是否能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应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通过评价,在引领教师师德师风过得硬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引领广大教师落实学科德育,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和以德育德。


       以评价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和方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和执行力度,都成为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只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才能切中肯綮,引导教师们改进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例如,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业务评价,应把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作为关键指标;对于中小学教师评价,应把教学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等。
        以评价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和动力。评价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判断的手段,可以营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新教师如何克服入职初期的压力剧增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老教师如何克服成长高原期带来的职业倦怠,都需要在有梯度的教师评价体系中,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引领。只有贴近教师实际的评价,才可能是有温度的评价,才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意愿,激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内驱力,发挥出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评价呼唤立体多元、百花齐放的方式方法


       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需要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方式,而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百花竞放的评价模式。以浦东新区为例,随着“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教师评价改革正在行动中。对标《浦东教育现代化 2035》等相关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浦东打造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发展目标,构建和完善五育并举、多元视角、立体架构、导向明确的浦东教育评价生态体系已初现端倪,教师评价改革行动同步推进,区域和学校共同努力的一些做法掠影,希望能对教师评价研究有所启示。


       构建学校自我督导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学校自我督导体系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是伴随着浦东新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深入推进,区域和众多学校一起正在实践探究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主要目标是实现将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学校自我改进机制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三者有机整合,共同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学校治理体制与机制。
       优化“学分学程”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复旦附中浦东分校从政策依据、学程与课程设置的学校实践以及全员导师制与档案袋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学程学分评价在促进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方面的作用。学程学分评价机制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三全育人”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借力学生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多年探索实施“每周一星”多元对话评价,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成长,让星星在多元评价中闪耀。在取得成功后,学校正在利用学生评价的创新做法,尝试着将其迁移到教师评价工作中来,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健全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通过倡导“四个一”价值观,激发了教师的专业“自觉”;重视过程性评价,开展多元化评价,执行评改结合,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自能”;通过个人规划、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参与青年组织建设等,引领教师发展专业“自我”;另外,学校还将从评价的“自主性”“人文性”和“发展性”三方面继续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完善有效评价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对应自主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三个方向,尝试了多种有效评价举措,促进见习教师和工作坊学员的专业发展。例如,学校制定了《见习教师半日活动生活环节自评表》,帮助见习教师能够在复盘中反思、成长。

 

可视化数据库平台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保障

      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浦东新区正在依托“浦东教育大数据中心”,构建动态、可视化的数据库平台,记录教师评价过程数据,基于数据开展过程评价;基于设备互通的无感数据采集,开展自动真实情境的评价;基于不同维度数据汇集,开展综合性评价;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开展隐性数据的评价。目前,“浦东教育大数据中心”已完成 14 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工作,初步构建了“教师发展洞察”等若干个 2D 驾驶舱,待真实数据的完整灌入和呈现、未接入系统的数据接入完成后,将为浦东教师评价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力保障。
 

持续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的问题思考


      教师评价改革工作,对于不同区域、不同主体,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侧重点必然有所区别。浦东新区作为一个面广量大、结构性缺编问题和均衡发展任务突出、新办学校和新教师数量急剧增长的区域,如何持续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下几对关系正在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校本与区域。一方面,在这样一个较大区域里,教研、教师培训、评价和督导等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师考评等活动,如何兼顾沿江与沿海地区的区域不均衡性,设计出分类分层的评价指标,考量着区域教育评价管理和组织者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一般参与区级层面的教研、培训、考评活动的时间很有限,区域整体上对于教师的评价工作,大多数需要下沉到学校,以校本方式进行落实。如何保持区域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本人、社会等多个主体对于教师评价的要求达成一致性,最终需要聚焦到区域整体设计与校本设计和落实的关系。
       传统与现代。在传统的教师评价里,常常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标准只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缺乏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目的过分关注教学成果而限制了除教学成果以外的其他教育成效的关注,评价过程主要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逐步走向双师协同育人的智能时代,教师评价迎来了新挑战、新问题:哪些是可以让机师替人师做的?哪些是只有人师才能做的,是无法也不能让机师替代的?在明确了教可以替代、育不能替代的形势下,我们对当今新时代“教师评价”的思考,越来越需要关注到新时代里教师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与传统的区别。
       继承与创新。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教师评价工作也一直在同步进行着。在学校和一些区域范围,都已经或正在形成关于教师评价的一些经验。虽然有很多做法需要继承和传扬下去,但是其中的“唯论文”“唯帽子”等简单化、机械化做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严重制约了教师的独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创新教师评价,突破学校和区域“教师评价”的一些瓶颈问题,势在必行。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教师评价改革是牵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牛鼻子”。我们要牢牢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契机,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乘势而为,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标准,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与水平、课程实施的意识与能力、教书育人的成效与业绩作为重要指标,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初心,以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