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日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教师对于环创工作仍存在一些误区与困惑,比如主题环境创设就是布置主题墙吗?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就是墙上布置一些儿童作品吗?环境如何随着主题活动内容的推进而不断调整……

针对这些问题,杨浦区“稚·趣工作室”围绕环境布局、领域融合、动态呈现等主题,展开实践研究,让主题环境“动”起来。小编将分几期,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目录

1.主题环境创设的问题与思考

2.从“平面”到“立体”

——幼儿园主题环境的空间布局

3.幼儿园主题环境与领域的融合

4.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动态呈现

 

主题环境创设的问题与思考

文/何 洁(杨浦区新跃双语幼稚园)

 

作为课程实施的一部分,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是指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参照培养目标,结合主题内容,为幼儿提供相应的设备、材料、空间结构等外部条件。

 

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的种种,使主题活动不断延伸。因此,它不是静止的,而应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环境创设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期课改实施至今,如何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创设相应的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依然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真实了解教师在创设主题环境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我们面向一千多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65.63%的教师觉得“主题环境的创设很难”,其中较为集中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选择主题环境的内容”。以上海市二期课改新课程为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共计44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众多素材点,要在其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二是“如何设计主题环境的空间布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主题环境就是主题墙”。其实从字面上不难发现,“墙”是平面的环境,然而真正多元、生动的环境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可是,教室的空间往往有限,既要开展自主游戏,又要进行个别化学习,更要兼顾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功能,因此如何合理布局、有效使用有限的空间,也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考验。

 

三是“如何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创设”。教师普遍关注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但是幼儿究竟可以做些什么?环境中有幼儿的作品,就算是参与了吗?教师辛辛苦苦做好的环境,幼儿一动就坏了,怎么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同样引起了关注,如“如何评价主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环境与主题的关系是什么”“环境与幼儿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

针对这些问题,杨浦区“稚·趣工作室”围绕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进行了思考、研究与实践,并达成共识。

1.主题环境是属于幼儿的

主题环境“好不好”,不是由成人说了算的,它是属于幼儿的,应该呈现幼儿喜欢的内容和关注的话题。

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喜好,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相应的主题环境。

2.主题环境是可以互动的

互动,强调的是环境中幼儿的参与性与可操作性。

大班“春夏秋冬——会变的天气”主题环境

它可以是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制作,也可以是幼儿在主题进程中的操作摆弄,还可以是幼儿学习进程、活动轨迹的记录与展示。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应该随时、随需、随心地发生。

3.主题环境是多元立体的

首先,从布局上来看,桌面、地面、顶面、柜面……凡是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都可能成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

大班“动物大世界——恐龙的秘密”主题环境

其次,从感官参与来看,环境的呈现不仅是“看得见”的,还可能是“听得到”“摸得着”的。

 

最后,从幼儿发展来看,环境应该是支持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载体。

总之,幼儿园主题环境不仅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满足幼儿的好奇,更要伴随幼儿主题活动的整体进程,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它绝不是一劳永逸、静止不变的,而是立体的、统整的、动态的。

我们期待在化解主题环境创设“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审视课程的有效实施,并收获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2020年12月刊,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责任编辑/刘  宣

美术编辑/郭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