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活动时幼儿争抢玩具时有发生,教师要不要管?怎么管?怎么能保证孩子在游戏期间不发脾气、不打人,可以通力合作真正投入游戏?

这个问题也与规则有关系,区域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同伴冲突问题。6岁以前的幼儿因为自我中心,也因为自控能力比较低、喜欢模仿别人,所以就会喜欢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手里有一样玩具,也要别人手里的东西。有些幼儿会表达,而更多的低年龄段的幼儿会直接从别人手里抢,所以,这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与幼儿的品德没有关系。在教养孩子的过程,需要家园一致帮助幼儿,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学习简单的社会交往技能。

 (1)帮助幼儿明确所有权和边界   

一个1~2岁的幼儿,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即使这个东西已经在别人手里了,很正常。但是一个3岁以后的幼儿,尤其是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幼儿,必须要慢慢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哪些东西是幼儿园的,属于大家,这就叫作所有权。自己的东西自己有处置权,不想分享的时候可以自己守着玩;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动,若想玩,必须征求别人的意见,别人不同意就不能动;幼儿园里的东西,只能在幼儿园里玩,不能带回家。区域活动的时候谁先拿到谁先玩,玩完,必须物归原处……这就叫边界,也就是规则。这些规则是保护所有人的权利,也是幼儿园集体共同生活的必须。

 (2)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   

区域活动时发生的很多冲突大多与争抢玩具有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一定要教会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感受和需求。我们发现小年龄段的幼儿通常会存在三种不适宜的需求表达方式:

● 一是不说,只是委屈、不高兴、哭泣,需要父母猜。

● 一是大哭大闹,因为只要大哭大闹,愿望就会立刻达成。

● 一是自己动手抢。只要想要什么东西,就会立刻动手抢。如果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那里抢到东西,得到的反馈是快乐的笑声,或者从别的孩子那里抢到东西,也没人管束,可能就会助长这个孩子抢东西的行为。

所以,从孩子一周岁学会说话开始,父母就应该教孩子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饿了,想吃苹果”“我累了,想睡觉”“我不高兴,因为他不跟我玩”“我很难过,因为妈妈要出差”……成人要尝试理解幼儿的感受,并与幼儿共情。当幼儿有需求时,也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动作,比如,当幼儿说“我想玩那个小汽车”时就拿给他,如果他仅仅指着东西嗯嗯叫就不能玩小汽车;如果他能用语言说“我也想玩滑梯”时就带着他有序排队参与滑梯游戏,如果他仅仅往前跑,并推倒别人时,就把他带离滑梯,温和地给他讲清楚应该如何说、如何做。

(3)帮助幼儿学会接受否定的回应,避免过于情绪化的对抗   

往往在我们想要什么东西而不得的时候,就会有不良的情绪,就想要发泄不良的情绪以使自己得到平衡,成年人应该尽可能理解幼儿,并教会幼儿如何不伤害自己或别人地进行情绪宣泄。

第一,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别人的游戏空间都属于别人,别人有权利拒绝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一定不能凡事都迁就他,让孩子学会接受拒绝是很重要的成长体验。

第二,让幼儿从小就明白如何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可以做到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比如,被拒绝时可以说“我很难过”“我不高兴”“我就是很想要小汽车”……被拒绝时可以回到自己的空间大声喊叫,但不破坏房间内的任何东西。班级内若有一个情绪发泄区,可以摔摔枕头什么的,当然也可以。被拒绝时可以找自己最喜欢、最信赖的人说说话。被拒绝时也可以去选择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转移情绪……

 (4)教会幼儿用温和的方式得到需要的东西,学习社交技巧  

生活在幼儿园集体中,要学会一些社交技巧,才能更好地享受同伴游戏。比如:

● 交换。若想要别人手里的玩具,试试用手里自己的玩具换换是否可以。

● 轮流。别人正在用的东西,或者正在享受的游戏权利,试试看可否在所有的小伙伴之间轮流玩。

● 等待。如果别人正在玩的东西,我也想玩,就可能需要等待别人不玩了才行,因为那是他的权利。

● 协商。协商是运用语言进行的“谈判”,最终达成的结果一定是双方都欢喜的结果。

● 妥协。如果别人不肯退让,我们也必须得学会妥协,有时候适当的妥协可以保持和谐的局面不冲突。妥协不是某个人一味地退让,一味地退让只会造就懦弱的孩子。

2.我们班有一个幼儿比较强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支配地位,当有幼儿不配合时,他就会大声指责或威胁别人: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不要你在这里玩,你走!面对这样的幼儿该如何指导?如何帮助游戏中的弱势幼儿?如何帮助幼儿融入同伴游戏?

强势的幼儿与个性有关,更与养育过程中的娇惯、纵容有关。所以,针对这样的幼儿,忽略和不理会是比较好的办法。比如,如果他在游戏中一味地要求和指责别人,经常威胁别人: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只要教师介入时,和弱势的幼儿结成群,“另立山头”,玩出自己的游戏,就会让强势的幼儿慢慢找到自己的地位,寻求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利用恰当的契机,多与幼儿进行交谈,让强势的幼儿明白如何和同伴说话才能有好的效果。

一般来讲,这位老师描述的所谓强势的幼儿,在班级中也会是能力比较强,比较受教师关注的孩子;有点领袖天赋或者说有点控制欲的孩子;喜欢表达表现、喜欢被关注、喜欢逞强;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比较外向、也容易情绪化……对这部分幼儿,教师有时候需要忽略,有时候需要给予他们充分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有时候需要给予他们任务和责任,让他们得到足够的认可。

对于游戏过程中一直弱势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 单独的关注和陪伴,在陪伴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游戏的技巧。

● 教师与他结成一伙儿,或与关系亲近的幼儿结成一伙儿,让幼儿在游戏中感觉自在和游戏乐趣。

● 在群体中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和自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