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语:我们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人身安全。为此,我们一是教育孩子管好自己、保护好自己,二是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不能触动他人的利益。孩子的人身安全是件非常严峻的事情,父母疏忽大意,或者管的方式方法不对,会给孩子的人身安全留下很大的隐患,一旦遇着某件事某种不如意,就有可能头脑发热,做出什么傻事、蠢事、后悔莫及的事。原文章作者是 雨霏来  ,源于公众号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2018年1月9日中午12点多,福建莆田仙游金石中学一女学生被一男同学颈部刺伤身亡。其原因竟然是考试时没有让该名男同学抄答案。据了解,该凶手曾经因为思想和学习方面的问题,被学校开除过一次。但是,现在又出现在了重点班级。据死者母亲爆料:该名男学生的母亲是实验小学老师,父亲是司法局工作的。爷爷是教育局退休或未退休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家庭背景,才造成该名男学生“无法无天、嚣张跋扈”。

母亲和爷爷从事教育工作,父亲从事司法工作,孩子却在学校如此凶残地刺死同学,这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人命关天,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权贵阶层能这样草菅人命?父母、祖父母运用手中的权利一味包庇、袒护、纵容熊孩子,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害人又害己。所以,我们父母随时随地都要做好防范、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使孩子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使孩子如有神助神佑一般。

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很简短,但却刺眼的新闻:

 

1月9日,福建省仙游县金石中学,某初三班级内一名中学男生因为口角,用刀刺中同班女同学脖子, 伤者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该男生将女生刺伤后,自行到派出所投案,目前相关善后事宜正在处理中。

 

每一次看到有孩子出现各种意外,总是会在惋惜痛心之余,试着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希望可以传递出去,提醒其他的孩子免受伤害。但是当一次次这样的校园恶性伤人事件出现的时候,当伤人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的时候,却感到除了防范伤害,更应该做的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面写过这样一段话:

“世上每个家长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个孩子各自负面的性情。你不把那头“懒惰”的猛兽驯服,它就会撕咬你的孩子,让孩子远离成功。你不把那头“浮躁”的猛兽驯服,它就控制会你的孩子,让孩子一事无成。你不把那头“虚荣”的猛兽驯服,它就会诱惑你的孩子,让孩子深陷苦难”。

 

现在依然是这种观点,父母放过任何一头猛兽,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备受煎熬。

那头叫做“冲动”的猛兽夺去的是孩子的冷静和理智

记得电视《急诊科医生》里面有这样一节剧情: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因为喝了百草枯被送到急诊室抢救。


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喝一点点都会导致全身器官慢慢衰竭,无力回天。

当医护人员告知女孩父母抢救过来的希望不大,要家属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女孩妈妈嚎啕大哭。用几乎撕心裂肺的声音喊出自己的忏悔:

“早知道这孩子性子这么烈,我干嘛骂她、干嘛扇她那一耳光,考试不好就考试不好,她为什么要自杀啊……”


最让人痛心的是,当时女孩子还不知道自己即将离世,跟父母有说有笑,心里还记挂着作业有没有写……

这几年,孩子因为“冲动”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伤害屡见不鲜,有些是伤害孩子自己的,因为不让玩手机、被批评、考试不理想而跳楼、割腕;有些是伤害他人的,因为口角而打架、伤人等等。

去问这些孩子,后不后悔,孩子们一定是100%地说自己后悔的。但是为什么当时他们会选择那样去做?这里面更多的可能是孩子们不会控制冲动情绪这个魔鬼,反而被冲动这个魔鬼控制。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最需要帮助孩子的地方,就是教会他管理自己的情绪,教会他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不满。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出的沟通方式很值得父母借鉴,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

就是不做评论地观察发生的事情,跟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生气、害怕、愤怒这些,然后说出那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说出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书里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母亲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XX,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应该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明确地请求)。

这样说话也许会很累,但是当父母长期地对孩子运用良好的,非抱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并且教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对情绪的控制会明显变得更好。走极端的概率,也自然会降低很多。


那头叫做“嫉妒”的猛兽夺去的是孩子的快乐和平静

发生在去年的一起案件,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不胜唏嘘。3月3日凌晨3点50分左右,河南濮阳第一高级中学内,17岁的卢天川(化名)被同学李松(化名)用刀刺死,同时受伤的还有另一同学杜宇飞(化名)。三人住同一寝室,都是该校高二培优班即“尖子班”的学生。

事后调查发现,起因竟然与考试成绩有关。卢天川考了600多分,李松考了500多分。这起血案,毁掉3个青春年少,前途无量的孩子,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可是这绝不是第一起因为“嫉妒”而造成的案件,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起。嫉妒他人的孩子,内心其实是最痛苦,最容易钻牛角尖的。就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

“嫉妒者总会在强者中寻找对象,他们不会盯着一个来日不多的老人,也不会盯着一个潦倒的学生,他们总在和最强的生命过意不去,这也使他限于自我惊吓之中,把别人的成绩当成自己的拳脚,成绩不断则拳脚不断。”

同伴们的成绩,在嫉妒心强的孩子眼里,都是对自己的拳脚,这样的孩子,很难得到内心的平和以及真正的快乐。

☞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嫉妒的情绪,可以说是每个孩子多少都出现过的。有实验显示,15个月左右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能表现出嫉妒,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抱自己,并且会更紧地搂住妈妈,类似于宣称“这是我妈妈,不是你妈妈”。

作为一种正常的情绪,为什么嫉妒发展到后来会变得不可控呢?北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总督导徐凯文老师给出过一种说法: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你知道吗?我做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学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你周围的同学是你的敌人吗,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是的,面对孩子们的愤怒和冲动,我们多数时候是去抑制和疏导的,但是面对孩子们的嫉妒情绪,我们父母甚至整个社会环境,都有意无意的在推波助澜。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人家都行,怎么就你不行”,“你妈妈有了小弟弟,就不喜欢你了”……这些话,都在刺激着孩子“干”掉对手。

所以如果不希望“嫉妒”继续撕咬自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爱和肯定,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是别人,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凭实力去赢。


那头叫做“冷血”的猛兽夺去的是孩子的爱心和善良

最近最激起公愤的事件,是女子摔狗的事情。成都姑娘小吴的柯基狗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跑出去了,被门卫捡到后送给何某。

小吴知道后联系何某,何某以女儿喜欢等理由拒绝还狗,并且还不断勒索小吴,要钱买狗窝狗粮,威胁不给钱就杀狗。最后在小吴上门索要的时候,何某当着自己在读幼儿园的女儿的面,把柯基狗从楼上扔下去摔死。这件事小吴肯定是受害人,但何某上幼儿园的女儿,也一定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刺激。

孩子还小,很难想象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养了一段时间,已经有了感情的宠物被母亲扔下去时候的感受。据小吴说,当时孩子浑身都在发抖,话都说不清楚了。

这头叫做“冷血”的猛兽,已经吞噬了何某,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才上幼儿园的小孩子。

☞我们能做什么?

这个社会有时候很残酷,所以很多害怕孩子吃亏的父母会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太“善良”,不要太“多管闲事”,这些话当然不无道理,但反过来想,最能帮孩子躲过残酷冰冷的武器,其实恰恰是内心的温柔善良。

给孩子读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带孩子看神奇美好的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各种动物植物的生长,就是在把温暖的火焰在孩子心里点燃。

以后他遇到再冰冷的境遇,遇到再多诱惑他迈入深渊的猛兽,有了善良、热血的心,孩子都能找到希望,巧妙避开。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光靠放任孩子的“本性”绝对难以成功,每个孩子,都可能遇见不同的成长难题,被不同的负面性情困扰。只有每个父母都做好自己孩子的驯兽师,孩子们才能真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