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市某区区的艾妈妈(化名)陷入了焦虑之中。在她家1公里范围内有三所幼儿园,分别是一所公办园、一所民办幼儿园,和一所同样民办的高端国际幼儿园。“民办连锁幼儿园本应是我选择的第一顺位,因为就在小区里面,而且是一家全国连锁品牌,质量应有保障。但现在,我的第一选择还是把孩子‘挤进’隔壁小区的公办幼儿园,如果不行,就考虑进高价的国际幼儿园。”艾妈妈说。“因为这所民办园今年要转成普惠性幼儿园了,虽然每个月学费降了1000多块,但是我担心保育质量也会下降。”


2019年国家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发展,艾妈妈和丽妈妈二位家长,在宝宝上幼儿园上都体会到了“幸福的烦恼”。烦恼一:家长们担心幼儿园质量下降、幼儿园担心补贴难敷成本;烦恼二:民办幼儿园师资配置问题——短期难以获得解决。

她说。“今年的招生形势比较严峻,往年根本不用担心招生问题,相反家长们还要排队,只能优先小区业主入园。”她说。招生成为问题的原因是,“附近几所幼儿园都要转成普惠园,我们没有了价格优势,而成本处于劣势”,她说。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后,各地普惠性幼儿园开始“大补课”。艾妈妈所在的某区区,2018年新增学位近1万个。“入园难”“入园贵”似乎在一夕之间得以大大缓解,这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丽妈妈的幼儿园转为普惠后,学费标准和享受的政府奖补与公办园一致。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由3%提高到10%。

但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发展背后,艾妈妈和丽妈妈所代表的家长、幼儿园都体会到了“幸福的烦恼”:家长们担心幼儿园质量下降、幼儿园担心补贴难敷成本,两个问题的关键——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短期难以获得解决。

“家长对幼儿教育投入不会减少,否则没有安全感

“要么上公办园,要么上高端国际园。”这是艾妈妈目前的想法。艾妈妈家附近的这所公办园已有15年历史,隶属于某区区教委,由一家市级示范幼儿园承办,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都属一流。问题在于目前已经“人满为患”,“公办园班额大,一旦出现流感等传染病,被感染的风险自然也大。”她说。

家长对公办园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艾妈妈家附近这所公办园将在5月底贴出招生简章,但现在她就开始隔三差五去幼儿园门口转转。“毕竟这是隔壁小区的配套园,分配给我们小区的入园名额并不多,有的孩子已经提前一年排队了。”她说。

《意见》规定,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4月1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介绍,北京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63 %。“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普惠制,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举办。所有办园形式都可以办,政府不包办,也不强制办。”他说。“从办学成本上讲,政府举办一所公办学校的成本,要远高于从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成本。”。

家附近还有一所国际幼儿园,每个班都有一名外教全天驻班,但每个月学费要6000元,且不包含伙食费和其他额外课程费用。“其实我心里也清楚,选择幼儿园最主要的是距离”,艾妈妈说,她朋友家的孩子曾“挤进”了一所离家4公里左右的示范园,但每天上下学单程都需要半个小时。

丽妈妈的这所民办园其实应该是艾妈妈的首选:就设在小区里,可以走路接送孩子;属于一级一类幼儿园,师资、硬件达标。“但今年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后,按照规定,幼儿园以往收费的特色课程、课后兴趣班就要取消了”,艾妈妈说,“现在的竞争环境里,有几个家长满足于孩子只在幼儿园里享受基本的保育?说白了,即使不抢跑,也不能落后”。

这样的想法不在少数。据报道,有的家长对媒体表示,如果只能让孩子进入普惠园,“我就每天上午让她上幼儿园,下午放学后用那些预算省下来的钱给她报更好的辅导班”。他们认为,1000元以下的普惠园应该不会有高质量的双语课程,也不会有优质、高端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服务。入园贵’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如果教育体制仍在拼中考、拼高考,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花的钱不会减少。

政府给予补贴与幼儿园级别挂钩

家长纠结:“学费收得这么少,万一哪一天幼儿园发现亏了钱,退出了怎么办?到时候还是要找别的幼儿园。”按照目前的收费、补贴力度,她算过一笔账,感觉运营压力比较大。丽妈妈的幼儿园此前就属于普惠性幼儿园,学费是1700元/月,大约是同类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学费的一半,但享受的政府补贴极少,为每名学生每月100元。

2018年转为目前标准的普惠园后,学费与公办园持平,为750元/月,政府补贴则大大增加,北京市和某区区均会下拨补贴,市级补贴为每名学生1000元/月,区级补贴为500元/月。

如此一来,幼儿园从每名学生获得的收入从过去的1800元/月增加为2250元/月。一位幼儿园的管理者反馈,转成普惠性幼儿园后,园所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园所环境得以改善,经费比以前充足了。这些政府补贴仅能覆盖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社保。虽然政府补贴大幅增加,但幼儿园的整体收入可能变少了,因为以前幼儿园开设的收费兴趣班全部被取消。儿园提供的课后服务只有延时托管,也就是陪在幼儿园里等下班晚了的父母来接孩子,这是免费服务,不允许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上收费课程。

另一个问题是,政府补贴的多少与幼儿园的级别有关。要想拿到1500元/月/生的补贴,必须是一级一类幼儿园。如果是二级、三级幼儿园,不仅补贴相应减少,学费也分别只能收650元/月、550元/月,如果是无级无类幼儿园,没有任何补贴,学费只能收250元/月。主管部门制定了明确的分级指标,其中包括硬件标准。“比如必须有高低不同的滑梯组合,采购费用需要好几万。还必须有满足攀爬、跳跃等功能的设施,这套设施也要几十万元,而且因为使用了教委的补贴,只能从教委制定供应商那里采购。示范幼儿园的级别比一级一类园还要高。

教师是办园质量的根本

艾妈妈的纠结和丽妈妈的担心在这里汇合:丽妈妈的幼儿园转为普惠制,经费紧张需要压缩成本,艾妈妈作为家长担心幼儿园压缩成本降低质量,不愿把孩子送入普惠园。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什么经费紧张、家长最担心幼儿园哪方面的质量下降?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共同的:师资。

“我作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首先是伙食,其次是师资”,艾妈妈笑称,“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法保证孩子的安全,也谈不上开设好的课程”。转为普惠制后,政府加大了对民办园的补贴,与公办园的标准持平,且要求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占园区收入比不能低于70%。但民办园教师待遇与公办园教师待遇仍相差较大。

“北京市公办幼儿园有事业编制教师的月收入约七八千元,但我们园的教师月收入约四千元”,丽妈妈说,“这在北京民办园中已经算是不错,比如我们给教师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还提供免费食宿”。

问题的症结在于编制。拥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工资由政府财政保障,独立于对幼儿园的经费之外,而民办幼儿园工资只能从幼儿园收入中来。丽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幼儿园有55名教师,15名厨师、保洁、保健医等人员。

事实上,即使公办园也缺编严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介绍,许多地方的公办幼儿园多年未核定编制或人员,且只出不进,编制缺口越来越大。很多地方政府采用安排公益岗、劳务派遣和临时聘用等方式补充幼儿园教职工,造成非在编教师的工资远低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严重。相当多的幼儿园还需要自聘教职工,造成幼儿园运行经费不足。

这已被提上政策议程。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在4月18日的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了“四个统一”,其中有“三个统一”已经基本实现了,即质量标准统一、收费统一、奖补标准统一,最后要攻的就是不管是公办、民办,只要是普惠性幼儿园,一定要把教师待遇统一起来。“第四个对整个学前行业来说是具有根本性的东西。当然要完全达到保障‘四个统一’的机制,我们觉得还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标准还是动态调整的,会优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