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促法》修法以后,民办教育进入新的发展轨道。但去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政策上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变化,所以,目前民办教育发展遇到了迷茫。民办教育要去哪里?这是需要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希望我下面的演讲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重建发展民办教育的观念基础

《民促法》修法以后,国家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这些都非常需要,但连续的管控趋严的措施,让我们感到寒意逼人。

2019年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政策开始宽松,而且更加趋严。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民办教育被污名化。当然,这与近几年民办学校出现的一些极端事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人对民办教育的价值、定位、功能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民办教育前途究竟在哪里呢?民办教育原来的出现是因为公办教育无法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要,所以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我们对民办教育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前面我们把民办教育的出现作为“补充论”,90年代我们把它作为“选择论”。公办学校负责一般的,民办负责选择性的教育,这是目前的主流观念。

但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因为选择是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每个人都需要选择。如果把教育的选择权局限在民办教育,这个逻辑还能成立吗?就是不成立的。因此,公办教育增加选择性是它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选择论”还是“补充论”,民办教育的主体地位都没有得到合理的承认和肯定。所以,民办教育发展需要一个新的观念基础。这个观念基础可以对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的此消彼涨。

在改革开放之初,民营经济各个方面都不如国有经济,但现在呢?民营经济才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什么?因为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才能释放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没有民营经济,“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不能实现的,因为只有民营经济才能释放每个人的创造活力,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社会的总体福祉吗?

所以,今天我们将继续发展民办教育,并不是因为民办教育“大到不能倒”,尽管它已经有了学生人数的1/5、学校数的1/3;也不是它“强到不会倒”,也不是它“好到不该倒”。尽管老百姓对民办学校趋之若鹜,但只要有相关的政策打压它,它马上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它之所以有很生命力,和民营经济一样,是因为制度优势。所以发展民办教育的根本理由只能是制度优势,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但这是一个需要论证的判断。

二、发现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事实

学前教育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从2010年之前公办园数量连续下降,但2010年之后公办园数量持续上升,到现在已经增长了109%。它的学生数增长只有不到28%,反之,民办园只增长了66%,但学生数的增长超过了88%。

为什么我们一边入园难、入园贵,但公办园的容量只释放了1/4?这也说明师资、编制、资金都存在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民办学前教育经受了市场检验,受到了社会认可,它得到的财政资金非常少。大家特别关注一下,2018年公办园在园儿童数量是减少,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

所以,我们民办教育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创新。民办教育的出现打破了公办教育的垄断地位,民办教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民办教育自身的价值并没有被人们充分的认识

在2002-2017年间,民办学校在校生增长了4000万,公办学校在校生减少了2500万。民办学校增加了12万所,公办学校减少了28万所。在这个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从3500亿增加到34000亿,这就意味着现在生均经费大幅度增长,这些钱怎么花的呢?99%花在公办,只有1%花在了民办。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也就是说现在的公办教育要花费十五年前10倍以上的投入,但并没有多出成果。而民办教育只用了1%的公共教育资金提供了20%的公共教育服务

从相关的事实可以得出几个重要判断:

第一,民办教育比公办教育更有效率。它的效率来源于在微观上一切不符合人民需要的民办学校都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事实上,民办教育的资源从家长要到学校,公办教育的资源流动是从家长到政府,再到学校,中间环节必然消耗一部分资源。因此,民办教育效率上比公办教育强是必然的。

第二,民办教育比公办教育有更多的选择。

第三,民办教育比公办教育更加公平,这完全超出了传统思维。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公平的理解有传统的偏差。公平只能在权利相同的主体之间进行比较,什么情况下是权利相同的主体呢?面对公共教育资源,所以,教育不公平是公办教育自带的、制度性的缺陷。学校内部无论是公办和民办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但学校之间只有公办才有公平问题,民办不存在这个问题。

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公平。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教育公平是政府在教育政策当中的核心主题。2013年以后,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性验收。

我们发现样本差可以用来估计样本数的均衡范本,按照这个理解,可以看到,上海市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以后,“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学校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8倍,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事实上,全国水平总体学校之间的差距是2-3倍。所以,公办教育的不公平是困扰已久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但达不到终点的。

为什么说达不到终点呢?如果全国都要做到一样,至少需要投资20万亿,按照现在的投入规模,需要500年。如果全省做到一样,至少需要一百年;如果一个县要做到一样,至少需要25年。这个不难,但前提是上面不动,下面往上,这个前提不成立,如果成立,这就不是问题,这该只是关于物质条件。如果考虑到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资源分层集聚,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当我们认识了这些事实以后,其实公共政策还有一个新的选项就是优先发展民办教育。

三、寻找民办教育的政策基石

怎么优先发展?基于学生权利相同、学校地位相同,因此民办教育的政策基石是基于学生人数分享公共教育资源,俗称“教育券”。这样的制度设计具有深厚的法律依据、宪法依据、教育法依据,也具有合理性的依据。因为政府的钱是全体纳税人提供的,当然应该全体纳税人分享,只要有这一个就够了。

接着是更多的民办学校,当然我们需要公办学校。但是,它应该回归初心。回到哪里?回到为弱势群体服务,同时缩小规模,而不是扩大,因为只有缩小规模才能保证高质量,否则财力是无法支撑的,这是全球性的现象

当它做了这样的制度安排以后,我们才能看到的未来教育之路发展的目标模式,现代社会普遍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多的民办学校和较少的公办学校。

今天我们要继续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应该做一些事:

第一,全面认识民办教育制度优势,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尽管这一点我们很难接受;

第二,清除一切强加于民办教育的诬蔑不实之词;

第三,切实保障民办教育合法权利;

第四,继续完善民办教育法制建设;

第五,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政府首先要守法、执法。随着“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思想的传播,民办教育就会更加深刻和持久地改变中国教育的进程。

最后,我想对于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概括。教育是人类最伟大和最神奇的活动,它超越了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边界,是人类自我保护、繁衍和应对一切灾难最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只要是优质教育都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同时,作为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教育制度本身必须持续演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种演化的方向,就是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多选择,这也是民办教育的制度特征。

因此,更加积极的发展民办教育就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

谢谢各位!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民办教育领军”,作者吴华,国内民办教育知名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法律政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原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发展民办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