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8年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2019年教育工作有哪些新部署?会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

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教育大会之后,“落实”成为教育人最重要的关键词,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针对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本着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和干劲,集中火力、攻坚克难,跳起来摘桃子,以奋进的状态书写了“奋进之笔”,收获了“得意之作”,形成了奋进、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一年来的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奋进之笔,笔直奋进”。

 致力于变革育人方式

      这一年,积极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面修订马工程重点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落实党和国家意志,筑牢根基、打好底色,严把大中小学教材政治关、质量关。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部署落实青少年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完善医疗矫治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等举措,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2018年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学校美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育人导向更加凸显、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资源保障持续向好、推进机制不断完善,有力地引导了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华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好高考、中考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上海、浙江分别于2017年、2018年对改革试点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2017年约有70%的学生、家长对新高考满意,2018年提升到了87%。

 

     “幼有所育”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2018年教育部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实现大发展。    

      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面向学前教育的文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办园原则上达到5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80%,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这一年,教育部大力度、大范围地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显著。全国2963个县(市、区)已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其中2758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县(市、区)完成率93.08%;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万所,整改完成率98.9%。

      面对减负呼声,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从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四层面提出30条措施,进一步明确、强化各方职责,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从制度上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制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这一年,教育部加大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94%的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92.7%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16个省份整体通过国家认定。    

      助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协商中央财政2018—2020年共新增“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资金70亿元,统筹用于“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保障义务教育,适当兼顾其他教育阶段教育脱贫攻坚,其中2018年已下达30亿元。大力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两个定点扶贫县脱贫摘帽,教育部牵头的8项教育扶贫任务均取得“较好”以上等次。    

      以新思路新机制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在尚无直属高校的省份重点支持建设14所高校。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专项计划共录取10.38万人。    

      这一年,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启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在学生资助方面,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近600亿元学生资助补助经费,资助困难学生1亿人次。

致力于回归教育规律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2018年6月,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召开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四个回归”的基本遵循和“以本为本”的时代命题。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围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等7个方面,明确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并发布实施涵盖全部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印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7个文件,以加强新工科建设,推动医学、农林、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引领带动各类专业提高建设水平,强化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建成一批一流专业,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启动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让学生更多走进企业。

      这一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启动,结合“双一流”建设方案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布局建设脑科学、量子信息、疾病分子网络等7个前沿科学中心,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助力我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向珠峰迈进。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致力于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

      为了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及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所高校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是学位授权审核改革的重要内容。精简规范评审评比评估和竞赛,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扩大资产处置权限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这一年,开展首轮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完成教育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通过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开展评价,构建顶层有设计、责任有分工、规划有落实、进展有督查、奖惩有通报的监管体系,推动省级人民政府提高履行教育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要求,也是长期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总结。2018年11月,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新时代教育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教育法治工作会议,发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动员令。

致力于扩大教育开放

      这一年,在教育领域,中国不断推动和加强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积极建立各个层面的教育合作。中国先后与5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有24个。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52国,设立140所孔子学院和135个孔子课堂。

      这一年,加大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力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文化多种多样,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人才还很匮乏。“小语种”教学面临较大的压力。教育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在2018年开设94种外语,全面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

      这一年,做深做实做新人文交流,有力促进了民心相通。教育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既具有黏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的功能,又具有“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中俄、中美、中法、中英、中欧盟、中印尼、中南非、中德八大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

      这一年,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中方人选成功出任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提出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国方案”。

致力于教师队伍这支必须依靠的力量

      这一年的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让人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改革”是《意见》特别突出的关键词,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格外突出“改革”,注重实效,出真招实招,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一年,财政教育经费更多向教师倾斜,72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

      这一年,完善了公费师范生制度。2018年7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发布,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从10年调整为6年。这次调整是对各界舆论关切作出的积极回应,也寓意着师范生培养内涵的深刻变化。这项政策更注重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培养、毕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这一年,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在加快形成。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通过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等八方面举措,推动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加快形成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

      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这一年,改革完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加强人才计划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年,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系列文件,选树优秀教师典型,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社会形象。分类提出教师职业行为倡导标准和禁行底线。

2019年工作展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教育系统要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深入抓、抓深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

      1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2019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画出了“施工图”。

关键词1 教育优先发展

     把“两个大计”转化为教育优先的实际行动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地位作用作出全新判断,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系统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向各级党委政府、向全社会把“两个大计”讲清楚、说明白,使教育优先发展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统一行动,真正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要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多想办法。去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要抓住、用好、用足这个机遇,主动设置议题,把一些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提出来,把一些需要多部门共同推进的老大难问题摆上来。要主动汇报、多提建议,争取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督导是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重要手段。今年还将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建设“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督导新体系。

      要在超前规划上多出主意。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或方案,把中央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高质量制定教育规划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教育进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争得一席之地。要将教育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东北振兴等重大规划,把教育部分研究透,写好写实。

      要在资源保障上多下功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持续保持4%以上,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围绕“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目标,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特别是尚未健全的个别省份今年上半年务必出台,确保到2020年建立并落实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办教育单靠财政投入不行,还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都调动起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要完善社会捐赠优惠等政策,扩大社会投入。在筹好钱的同时,更要花好钱管好钱,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做到“科学花钱、按时花钱、均衡花钱、有质量地花钱”。

关键词2 立德树人

    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强调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2019年,重点针对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问题,换脑筋、换思路、换办法,改环境、改途径、改习惯,让立德树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要朝着体系化努力。德智体美劳,德是第一位的,具有根本性、引领性作用。改进德育工作,要重点把握“信、心、活、全、书”5个字。“信”是信仰,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教育学生信马列,听党话、跟党走,树牢“四个自信”。“心”是心理,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统筹好大中小学德育有机衔接,做到入脑入心。“活”是生活,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延伸到网络空间,指向道德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在生动实践中把知化成行。“全”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校园每个角落,让学校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书”指教材,教材使用面大、影响深远,加强政治把关非常重要。今年重点实现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要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重要的育人资源。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增进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今年要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语言资源保护、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甲骨文研究与应用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今年要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要把教研对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读经典、读原著,在系统阅读、大量阅读、深层次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素养,增长知识见识。

      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视力不良和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今年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评价。继续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监测,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二是保障。体育设施设备要重新厘定标准、逐步配齐,师资要有计划培养补充。要落实好校方责任险等制度,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三是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进体育教学,切忌“放羊”“跑圈”,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示范。办好校园足球等特色学校,鼓励开办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课程,辐射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好体育。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立中小学美育课程刚性管理机制,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通过专兼结合、加强培养、岗位激励等举措,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美育器材配备标准,加快推进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美育工作情况以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重要指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从今年起要狠抓劳动教育。要推进教育法修订,将“劳”纳入教育方针。要加强引导,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督导评估中。要健全政策,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对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的组织、学段任务、强度要求、教学目标、保障手段等作出详细指导。要找好载体,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加强职业启蒙教育,抓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和各行各业的专业力量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3 教师队伍建设

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

      在总书记阐述的“九个坚持”中,教师队伍建设居其一,在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5个部分中,教师队伍建设又居其一,可见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

      今年,要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落实好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要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配合做好包括“人民教育家”在内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做好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奖励,完善新时代人民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今年要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教师待遇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各地适时扩大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逐步扩大“特岗计划”规模,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发展协作攻坚行动,为乡村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加速补齐贫困地区教师能力建设短板。推进实施“银龄讲学”计划,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要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实施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专业认证重塑师范体系,支持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统筹实施幼儿园、中小学、职校、高校教师“国培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制度,健全师范生定向培养供给补充机制,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政策,完善教师职称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局面。

      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4 教育脱贫攻坚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要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全面改薄”五年工程规划实施进度。切实解决好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辍学率较高的问题,对辍学高发区进行重点监测,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进一步增加城镇教育资源供给,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保障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要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存量资金优先保障、增量资金更多倾斜。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公办园主体地位,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民办园发展,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相关工作,健全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中西部省份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确保到2020年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要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广大贫困地区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要摸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落实好“一人一案”。健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机制。

      重点支持中西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继续实施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大力推进部省合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制订加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内地高中班高考录取改革。

关键词5 体制机制改革

克服“顽瘴痼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校长们、老师们感受最深、呼声最强烈、关注度最高的还是改革,要围绕破除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领域,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各级各类教师不同职业要求,显性、隐性评价不同方式,全面梳理、分析、评估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层分类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举措。要抓住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试、更加综合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发挥教育评价改革领头雁作用。

      要继续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针对学校反映突出的检查多、评比多等问题,列出清单,逐一清理,建立章法,切实解决。要扩大高校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自主权。今年要专门制定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文件。要把深化依法治教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法律制度供给,今年还将出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综合执法机制。要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大数据等监管措施,加强对办学方向、质量的规范引导。

      要瞄准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今年,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将印发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骨干专业,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学校。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攻坚行动,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人才。科学合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岗位,引导高层次人才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要破解继续教育发展难题。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继续教育规范与创新,既要深度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做好“老城改造”;还要推动新的模式与路径建设,启动“新区建设”。学历继续教育历史脉络长、量大面广,属于“老城改造”,改革发展需要多方协同、稳妥推进。要持续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促进高校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非学历继续教育方兴未艾,社会需求量大,属于“新区建设”,要调动各方资源,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要深化开放促进改革。新时代的教育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是宽领域、大力度的。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将工作重点、资源配备、力量投入向此倾斜,在“特”上做文章,“优”上下功夫,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亟需,进一步做好出国留学服务工作,鼓励留学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对接“双一流”建设,抓紧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支持国内高校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围绕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把质量高、符合需要的资源“引进来”。对接大国外交、周边外交新增长点抓人文交流,形成与各层次各领域对外开放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外人文交流新格局。优化孔子学院布局,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鲁班工坊”等品牌,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相适应的模式。加大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研究制定的力度,加大力度培养、推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关键词6 党的建设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

      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研修培训。加强研究阐释,高质量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提升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问题的能力。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讲政治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把“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总抓手,作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党性修养、作风锤炼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要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持续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盯住,坚持不懈,化风成俗。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切实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持续深化政治巡视。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监督和依法查处力度。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力推进精准思政,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创新网络思政,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把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着力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采取有力举措,推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落地见效。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研究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出台《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打好中小学基层党建基础。

      要确保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今年是政治大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风险事件易发多发。在严峻的斗争面前,要站稳立场,不要当开明绅士,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深入剖析每个时间节点涉及到的不同力量、不同诉求、不同影响因子。要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党内通报机制,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抵御敌对势力渗透。强化涉稳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合力。深入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积极化解矛盾。

    “奋进之笔”是一种机制,是一个载体,是一个行动,是一种责任,要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让奋进成为教育人的精神符号,大家都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落实 落实 再落实 

      一天紧凑的会期,三次全体会议,六组分组讨论,讲实情、出实招、谋实局、落实子,成为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基调。

      落实,落实,再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深入抓、抓深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是教育系统全部工作的基本要求。基于此,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落实”。着眼工作实际,直奔改革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纷纷为新时代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积极建言。

狠抓落实,写好新一年教育“奋进之笔”

    “工作报告的针对性强,对2019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部署了在教育深水区如何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并对如何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让人警醒,有很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说。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朱达将陈宝生部长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比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的动员令,他认为大会报告对问题的分析很有启示性,对工作的部署具体,操作性也很强。

      参加完会议,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新武用“新”和“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讲话新,教育工作要点的写法新,工作方法新,实现路径新。‘准’则是切中了省级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比如高考改革、教师编制、教师绩效工资等问题。”

      “与2018年初搭建的教育改革‘四梁八柱’相比,现在内部的家具可以说已经逐步配备完善了。”听完工作报告,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更有信心了,“报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为今后地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路径和方法。”

     “与往年的会议相比,今年对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海南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认为,今后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继续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对于海南的人才储备、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一个新的挑战。努力满足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曹献坤说。

     “抓落实不能空喊口号。”如何在落实上下功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认为,“落实工作必须周全、具体,注重细节的考量和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研究具体问题。”

攻坚克难,教育改革着眼关键环节新突破

      当前校长和教师感受最深、呼声最强烈、关注度最高的是什么?还是改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头连接着中央的政策,一头连接着基层的需求。不少参会者表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是围绕破除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

      会议明确提出,要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克服“顽瘴痼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甘肃省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时,我们原本以为是由省委常委担任组长,结果省委书记说他来担任。”王海燕说。

      翻看2019年“奋进之笔”攻坚行动专项方案,与会者发现,教育评价改革攻坚行动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2019年“奋进之笔”攻坚行动专项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从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入手,聚焦学生、学校、教师、政府、社会5个维度,分类分层进行研究和经验总结,聚焦问题,明确深化改革的思路,分批推出教育评价改革举措,推动形成相对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表示,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在于合理科学,这其中包括要尊重办学规律、人的成长规律,以此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分类评价体系。

     “评价工作既要实现点上的突破,也要注重系统全面。除了5个维度,目前还需要系统谋划,有效指导各地朝着科学的方向和目标迈进。”朱新武说。

      继续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同样成为2019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关注的重点。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陆靖介绍,为充分激发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把经常性经费自主统筹、人员编制、正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调整等14项“放权松绑”权限下放给试点高校。《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则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将加快“双一流”建设、促进高校分类管理评价固化下来。同时,上海还出台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把分类思想全面融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专业和学位点建设、考试招生等高教管理各环节,形成了分类规划、分类投入、分类评价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

聚焦民生,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教育承载着万众期待,每一项政策都牵动着亿万家庭,“满意”的维度、心理预期、目标参照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深刻变化。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在路上。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依然是教育系统2019年继续写好“奋进之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聚焦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办好特殊教育等热点。

      经济欠发达的青海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深入推进控辍保学攻坚。“目前青海省义务教育巩固率96.85%,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在展示成绩的同时,青海省教育厅巡视员、副厅长陈启福坦言,学生“进得来”的工作只是第一步,青海“留得住、学得好”任务依然艰巨,与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继续努力写好青海教育的‘奋进之笔’”。

      围绕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入园难、就近入学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北京市近年来采取了系列措施: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参与学生98万多名;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7700多家;坚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96%、99%以上、多种方式增加学前学位6万多个……

      如何搅活优质教育的一池春水?“下一步,我们要聚焦增量提质,在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上下功夫。”刘宇辉介绍,北京将持续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深化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规划新建一批市级统筹优质校,同时加强北京数字学校、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等平台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线上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