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宋海荣博士(Dr. Song)在“王磊聊管理”(v5wanglei)微信群,联合“蜗牛旅行课”、“逻辑思维铁杆粉丝群”、“北大教育人脉圈”、“教育课”等21个微信群共同实时语音直播互动,分享《神经科学对儿童教育和早期培训的启示》。

 

首先,非常感谢王磊总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和这么多群友进行交流和分享。我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两个主题. 第一个是儿童的早期经历对大脑发育以及情绪管控的影响,第二个是神经科学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相信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今天分享的话题。我自己在心理学里浸染了十几年。出国前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到美国后在加州大学接受了五年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心理学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从十几年前开始到现在,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一直都兴趣未减且非常关注。期间特别是自己有了一双儿女之后,一直都在探索和琢磨,如何在尊重孩子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坚持爱和规则并施的养育理念,使用积极教养的具体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独立自主的处事能力、坚持不懈实现目标的能力、以及个人竞争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不断的把儿童养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念。去年从十月开始到十二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工作之余开始迷恋上了写科普文。写过二胎对一胎的比较,写过父母和婴儿情感互动的,也写过雾霾对大脑影响的。两个月时间里,一共写了13篇,大约37000字。就是想写,停不下来。差点就觉得自己快成段子手了,后来放寒假了,终于停下来了。

网络流行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做家长也同样困惑:“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育儿道理,依然养不好孩子”。我也同样很多困惑哈。比如,为什么很多孩子智商很高,但是对学习缺乏内在的热情和动力?为什么有些公认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别人家的孩子有效,却对咱家孩子无效?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磨难中能够及时振作,展现顽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有的孩子却深陷其中一直活在阴影之下?基因遗传是否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父母能做什么,为什么经验能够影响基因的作用?等等,等等。

特别是这一年来,我开始大量翻阅一些脑科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非常 有收获,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我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些,都是基于了大量研究的结果,没有任何我自己的臆测。其中会涉及到一些神经科学的术语,我尽量简化用更口语化的方式来表达。

今天分享的第一个大的主题:儿童的早期经历对大脑发育以及情绪管控的影响

我们知道大脑分两半球,中间由胼胝体(2亿神经纤维)联结并且互通信息,两半球各主导不同的信息处理。大脑里有一个压力应激系统,是由几个不同的区域组成的。这个系统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它和我们感受到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都相关。主要负责我们日常对威胁事件、压力事件的反应。

好比我们在野外看见一只老虎,这一危险信号瞬间就会被传送到这个系统里,然后帮助我们做出反应,逃跑还是搏斗?同时我们的身体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反应,包括心跳加速、肺部扩张呼吸急促、消化活动降低、肾上腺素陡增、还有免疫能力降低等。

这个压力应激系统,在我们人类幼年时特别脆弱,比其他系统更容易受环境和经历所改变。我们来看看,在孩子身上,这个压力应激系统的作用。

比如当一个孩子在遭受父亲痛打的时候,大脑中的这个压力应激系统促使大脑分泌压力激素,这些压力激素就会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在那时那刻,这些激素的分泌是具有适应性的,可以使孩子保持一种应激状态,来应对压力。从进化论的角度讲,这有利于这个孩子的生存,再大点讲,有利于物种的繁衍。

但是,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压力的环境里,比如生活在极度贫穷的家庭、或者经常遭受父母打骂、同学的欺凌、老师的羞辱、或者遭受家人(比如母亲产后严重抑郁情况下)的严重忽视,那么这些过度的压力激素就变成毒素,会造成脑细胞的损伤。

这种损伤包括,大脑细胞的之间联结的断裂、脑细胞的死亡,还有神经通路的断裂。

我们知道,大脑中信号传递和交流的基本单位就是脑细胞。科学家们还发现,智力和大脑的重量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爱因斯坦),但是和神经细胞的联结密度正相关。长期生活在压力环境里的孩子,他们的神经联结密度比同龄孩子低,大脑发育迟缓,比如研究发现的他们的前额皮质还有右颞叶比同龄没有受过这些伤害的孩子小。因此,这些孩子学习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社会能力较低。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认知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小生活在这样不利环境里的孩子,他们对外在事物的理解偏向于扭曲,对别人的情绪信号倾向于误读,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地管控,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就经常被父母打骂,那么他对其他人的情绪信号就会特别敏感,而且倾向于将那些模棱两可的信号解读为“愤怒”。

一来,这种对负面情绪的极度敏感性,会使孩子容易抑郁和焦虑。二来,长此以往,这种对负面情绪信号的关注,就损害了孩子对注意力的控制。试想一下,太多的心理能量用来关注和揣度别人的情绪,用来避免对批评被打骂被虐待,用来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孩子还哪里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来成长?

大家不用担心啊,偶尔地冲孩子发脾气,是不会有这种严重效果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更深刻地看到了幼年时期遭受的长期压力,对孩子发展的消极影响。这应该引起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足够重视。孩子的大脑发育,身体发育,以及心理发育都是环环相扣的。

说完了消极的一面,咱们来点积极的正能量的。爸爸妈妈们要怎么做,才能发挥孩子大脑的潜能,给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呢?

大脑中分泌和传递的不是只有压力激素,还有一些正向激素,比如催产素。催产素,直接管控压力反应,降低我们的焦虑水平,它还有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因为又称“拥抱激素”。自闭症的孩子,血液里的催产素浓度很低,社会交往能力低下。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能帮助孩子提高催产素的水平呢?其实很简单啊,家长在和孩子开怀大笑的时候,孩子脑中的催产素水平就开始增加。孩子体会到放松、快乐、和人际沟通的愉悦。

此外,父母,尤其是妈妈,特别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能够提供亲密的照顾、能够及时适当的对孩子的各种信号有回应,也会使孩子的抗压激素升高,压力激素降低。

比如对鼠类的研究发现,如果鼠妈妈在孩子降生后,经常去舔她的孩子,去梳理孩子的毛等亲密行为,幼鼠脑中的压力激素水平低,快乐激素高。这样的幼鼠在自己面对压力的时候,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反应,他们能更好的投入到复杂的学习和记忆任务当中,成绩也更为出色。

记得有群友问过:父母要怎样去培养0-3岁的智商?这个话题也很大,我简单这里说两句吧。

对0-3岁的婴幼儿来说,第一:家长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包括对自己、父母、和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没有内心由爱而生的安全感,再高的智商又有何意义,始终是个灵魂没有根的个体。第二:保护好孩子的大脑,降低家庭和环境中的压力水平,比如父母不要和婴儿长期分离、挑选好的幼托机构等。第三: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和体验,比如益智玩具、旅行、游戏等,促进神经联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