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小衔接意见》的意义和价值

  幼小衔接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的常规工作。但是,就“幼小衔接”工作专门出台指导性意见,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其意义和价值:

  第一,重新思考新课程对幼儿的培养方向与目标问题。幼儿园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期课改对幼儿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究竟如何定位?从大的课程理念来看,新课程各个目标的核心都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往,我们总是局限在幼儿园内部,结合具体的课程来思考这一问题,现在,当“幼小衔接”工作作为一个政府的指导意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促使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我们究竟输送什么质量的“产品”到小学去,幼儿园教育目标如何与小学教育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衔接,从而才能真正有益于每一个幼儿的终身发展。

  第二,重新关注幼儿园与小学两个不同学段应该如何保持教育的科学性和连续性问题。以往的幼小衔接活动,幼儿园在做,有的小学也在做,但基本都还只是“园校行为”。现在,政府在推出了《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又出台《幼小衔接意见》,说明政府开始意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开始直面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在呼唤两个原来各自为政的学段能够“手拉手”共同前行。但要真正实现“手拉手”,就必须重新审视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手段和途径等方面应该如何相互连接,如何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因此可以说,幼小衔接工作正在迎来一个以往从未有过的机遇。以前幼儿园一直责怪或埋怨小学没做好,现在政府开始重视了,小学也开始行动了,我们幼儿园更应该把握机会,把好事做好。

  第三,重新探索幼儿园教育必须建立的大教育观和大课程观问题。《幼小衔接意见》把幼儿园和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以及社会真正地“捆绑”到了一起。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家长的困惑和焦虑有时远远超过孩子:孩子吃饭是否适应?物品能否自己整理?作业会独立完成吗?学习跟得上吗?……当幼儿进入大班后,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关心也陡然加剧,且尤其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家长的关心和关注对幼儿园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它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树立大教育、大课程观,借助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真正把家长和幼儿园放置于同一个平台,去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责任。

  第四,重新直面幼儿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冲击与挑战问题。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已得到广大幼儿园教师的认可并正在努力地转化为教育行为。然而,一旦遭遇幼小衔接问题,我们的理念就面临着现实的冲击与挑战。因为不少家长认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提早识字、学算数、读拼音,因此,对幼儿园的课程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如何既消除家长的忧虑又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努力开展实践研究。

  二、《幼小衔接意见》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解决幼小衔接的价值取向问题。首先,坚持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要兼顾幼小衔接就放弃新课程的价值取向,重新回到重知识重技能的老路上。其次,要与“小学准备期”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最后,对家长在幼小衔接上的认识进行价值引导。幼小衔接不仅要靠小学和幼儿园来解决,更需要家长的协同配合。在推出《幼小衔接意见》的同时,市教研室还编制了一本专门面向家长的《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以问答的形式囊括了家长最担心和最关注的50个问题,并由政府出资印制,免费发送给家长,希望能解决家长的困惑与问题。

  第二,解决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问题。以往,一涉及衔接的内容,马上就会想到“提前识字”“教会拼音”“学会更多的数学题”……《幼小衔接意见》在内容上旗帜鲜明地强调幼儿园阶段应主要围绕“入学愿望”“认知兴趣”“良好习惯”等来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此外,还就时间安排、活动要求、内容设计等三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第三,解决幼小衔接的评价问题。在《幼小衔接意见》中,提供了相关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的价值取向,希望通过这些“评价标准”,给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予以积极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