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奥运会期间,家长们对于运动的热情又回来了。群里时常有家长来问,是不是要给孩子报体育兴趣班,要不要培养一项运动爱好?

相信所有的爸妈都知道,运动带给孩子的好处数不胜数——

运动能让孩子身体更健康;

运动能让孩子心智更健全,孩子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学会爬起来,接受风险,培养出团队协作能力;

运动甚至还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提升孩子在未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体育运动带给孩子的好处,看看下面一张图就能一目了然了。

可是,最近,我的不少朋友都经历了同样的困扰:半途而废。

朋友老黄的女儿10岁,已经打了三四年的网球了。老黄也是个特别称职的爸爸,周末没事就带女儿去网球场上打练习,一练就是两三个钟头……结果,今年春天,原本勤恳懂事的女儿,死活也不肯再去网球场了,天天抱怨自己胳膊疼,老爸催得急了,她干脆砸了球拍,把老黄气得原地爆炸。

我家女儿也是,小学一年级看上了跆拳道,缠着我给她报名。刚学的那会儿激情四射,天天在家和哥哥手舞足蹈地比划……可是刚学了不到一年,她就开始和我闹脾气,上课之前眼泪汪汪,说什么都不愿意换上跆拳道服,哪怕我威逼、利诱,摆事实、讲道理,她都一口咬定想要放弃跆拳道。

看着刚花了两百多美金给她买的全副护具,我真有点欲哭无泪的赶脚。

其实,悲催的父母绝不仅仅一家两家——

根据美国国家青少年运动联盟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差不多有70%的孩子在13岁之前会放弃“有组织的运动”。

也就是说,一大半父母对孩子的早期体育投入都打了水漂,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的体育梦都碎成了渣渣……看了这个数据,真不知道是应该欣慰呢,还是吐血呢?

熊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容易放弃体育运动?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询问了几位美国专业教练,归纳出了下面几点原因:

1/运动不再好玩了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一个动因,就是因为:运动很好玩。

想想我们小时候就知道了,放学以后,男孩凑在一起踢球、奔跑,女孩子一起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没有人逼我们运动,所有的运动都是自发的,因为——运动真好玩。

可是到了今天,成年人赋予了体育运动太多的功利性,从希望孩子“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到拿到国外大学的“体育运动奖学金”;

我们的文化不再允许年长的孩子把运动作为一种游戏。“成功文化”迫使我们培养成功的孩子。我们总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佼佼者。

面对运动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也是如此。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容易鼓励他们“放弃自己不擅长”的运动,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擅长的部分上去。

流行运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跑步、跳绳已经难登大雅之堂了,要练就练“和国际接轨”的“贵族运动”——骑马、击剑、冰球……

而有些专业机构,甚至是学校的教练,也被逼得功利心十足。

2/运动破坏亲子关系

很久以前,运动是亲子关系的粘合剂。

然而如今的家长,在“有毒的”运动环境之下,也纷纷变得功利心爆棚,攻击性十足。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观摩一场冰球比赛,就听见赛场外人声鼎沸。

热闹的全是家长,一个爸爸挥着拳头喊:“儿子!你绕过去!绕过去!加速!加速!”一个老妈跺着脚哇哇直叫:“儿子!追啊!追啊!挥杆!哎呦!可惜啊!”

儿子拉拉我的手说:“算了我们还是走吧,这些爸妈可真吓人啊。”

青少年运动顾问Llosa著有畅销书:《赢得比赛之外:在有毒的运动环境里做聪明的父母》。

书中写到:

父母把自己的期望,自己的野心加著于孩子身上之后,真的会把气氛变得十分压抑。他们在赛场边大呼小叫地,迫使孩子表现自己,有时候,你甚至需要把警察叫来才能遏制这种充满攻击性的行为。

▲青少年运动顾问Llosa著有畅销书:《赢得比赛之外:在有毒的运动环境里做聪明的父母》。

看过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男孩,曾经和自己的老爸拥有一个“小秘密”。

每当父子俩参加派对或者和亲戚聚会觉得无聊的时候,他们就互相使个眼色,然后一起跑到一个没人的角落玩耍。

玩的内容很幼稚,捡两条树枝,打石子玩,看谁先用石子击中“目标”。

男孩说:“和爸爸一起打石头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悲催的是,男孩的爸爸发现了他的“天赋”,果断把他送进了棒球队。爸爸还变成了最严厉的教练,没事就对男孩的表现指手画脚,手把手纠正他的击球姿势……

这彻底毁掉了我的幸福,在我长大到足以反抗父亲之后,我扔掉了球棒,发誓永远也不碰棒球!

没错,在训练场上和赛场上,我们这些老爸老妈所散发出的攻击性和功利心,无时不刻地在影响我们的孩子。

但事实是,孩子们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是无论输赢,爸妈都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那种感觉啊。

3/不能忽视的运动损伤

我们期望孩子从小就能找到自己的“运动热情”所在,然后去专攻一门。然而,对年少的孩子来说,单一的体育运动不仅会带来严重的伤痛,更会影响孩子的长期运动表现。

现实中,在一些运动联盟或者运动团队里,8、9岁才想开始参与运动的孩子,会被拒之门外,因为其他孩子从3岁开始就运动了。但那些3岁就开始运动的孩子,到了13岁,却往往因为运动损伤退出运动。

如何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坚持到底?

下面是来自运动专家和体育教练的建议,它们能让你的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而不是压力:

1/每个季节只参加一项运动,不同的季节参加不同的运动。

Craig Miller是一位美国骨科医师。他认为,孩子不应该一整年都只参加一种体育运动。

此外,他还认为,孩子也不应该同时参加一种以上运动。

另外,年幼的孩子不应该参加过于密集的体育锻炼。Miller说:

有些孩子在很年幼的时候就参加密集的体育锻炼,这对他们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很不好。过度使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会导致损伤。

Engh是国家青少年运动联合会的成员,他说:

从小专注于单一运动的唯一好处,是你的孩子可能能成为‘某个年龄段’里最好的。但如果你想让他们长大以后仍然能够擅长于这个项目,这样做并不明智。

2/不要在回家的路上分析比赛

马里兰大学的运动心理学教授Elizabeth Brown说:

比赛过后,你可能想对孩子的表现进行一番评价,但你其实最好不要说任何话。

你可以问问孩子今天玩得开不开心。

如果孩子希望对你讲一讲运动中的故事和感受,让他自己向你提起。不过孩子一般不愿意对大人复述自己的运动表现。

不要问:“你输了么?”“你赢了吗?”

孩子最想听到的其实是这句话:我就喜欢看着你玩。

“我就喜欢看着你玩!”重要的话必须一说再说。

3/让孩子参与适合他年龄的运动

Brown教授说:“大多数孩子,当他们只有四五岁的时候,他们的运动机能还不足以让他们控制好球或者球拍。”

所以当我在儿子五岁的时候送他去踢足球的时候,我只得到了一个天天心不在焉地蹲在场地边上拔草的孩子。

可是三年之后,等我再一次带他参加足球队的时候,我见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足球小将!

所以对运动而言,操之过急,同样是一个大忌。

专家认为:

最适合年幼孩子的运动是——体操、空手道、游泳或者其他只使用他们身体(而不是器械)的运动,这样的运动能增加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

更大一些的孩子,比如五六岁的孩子,在心理上也可能没有做好参与集体运动的准备。所以,在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的时候,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4/制订一个计划并且坚持到底

在孩子参加某项运动之前,坐下来和他好好谈谈,告诉他这项运动究竟能带给他什么好处。

对于家长来说,勿忘初心十分重要。我们要明白自己鼓励孩子参与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赢”,而是让他们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千万不要练着练着就满心期待孩子成为奥运冠军或者拿到运动员奖学金之类。

5/只是去玩

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赢得比赛没什么兴趣。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只是为了好玩,以及和父母获得连接。

不要想着孩子必须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什么技巧,把重点放在运动本身。

最后想分享的个人经验是:

不妨在家里备上一些运动器械,放在显眼的地方,随便孩子选择。

比如,我就买了一个大大的塑料箱,在里面放上了篮球、足球、网球和球拍(他们陆续在上篮球课、足球课和网球课),又在旁边停了几辆小自行车和滑板车。

每次孩子说“没事做好无聊”的时候,我就建议他们去箱子里看看,有什么想玩的,之后,他们十有八九会留在室外,满头大汗地玩上两三个小时,不肯回家。

我相信,这样的自主运动,比强迫他们训练几个小时,更有意义。

因为运动,既应是有趣的,更应是持续终身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