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791849__340.webp.jpg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强仔的日常(Boy_behappy)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站在市场角度分析了疫情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影响,后来看了芥末堆的一篇文章,里面的一个观点非常认同:

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部分地区教育局出现政府采购预算较上年缩减过半、教育支出预算减少的趋势。部分大额、可做可不做的、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或被撤,对公业务机构的竞争压力加大。而开学后学校为赶学科恐弱化素质类课程需求,进而影响此类项目交付及服务复购。

地方教育经费削减、90%公司撑不下去?To G教育公司如何度春寒

那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观点的另外一面:非刚需的产品预算会压缩,那学校为了解决疫情带来的进一步影响,什么样子的产品会成为新的刚需?

一、疫情之下,学生坠楼事件频发,心理安全普测渐成刚需

3月27日早晨,深圳市龙岗区两名14岁女生坠楼身亡。而就最近深圳传来消息,这只是最近发生的众多学生坠楼事件之一。不仅仅是深圳,其他地区也相继有类似事件爆出。

3月20日,厦门龙山一名初二男生,因一封 “保证书” 从七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月3日,石家庄一名五年级男生,被服务训斥一时想不开,坠楼身亡。

2月9日,河南初三学生,因与弟弟争手机上网课,赌气服药自杀。

这只是被媒体披露的事件,有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的第一大国,青少年死于自杀的人数高达每年15万以上,平均15分钟有一起(数据来源:《中国儿童自杀报告》)。

而在疫情之下,学生由于疫情带来的新的课堂形式、久不出门的生活方式、长期相处的家庭摩擦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学生坠楼事件发生的越发频繁。站在学校的角度,学校一旦有学生出事,都会给当地的教育系统带来沉重的压力,这也是教育系统领导们一定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能有效的缓解、甚至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品会成为 “刚需”。

在各地即将开学之际,如何在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预防疫情造成的二次伤害-坠楼事件发生,是教育系统的重中之重,国家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防控的文件也已经出台。

二、政策推动:教育部发文、各省政策相继出台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

微信图片_20200414070517.png

通知中强调了心理健康评估、疏导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对师生做基础的心理健康层面的分析评估(心理普测),另一方面要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并且同时加强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应的,各省、市也响应了教育部通知,推进文件相继出台。

2020年3月,厦门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

微信图片_20200414070522.png

通知中不仅强调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辅导室、学生心理档案等方向,并且特别强调了经费保证,“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费用不低于10元”。虽然不多,但也是增加了这部分的相应支出。

2020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

文件内容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疫情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负面影响,并且特别指出了要 “逐步构建完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 。

接下来分析下当前情况下,符合政策要求、学校需求并具有实地效果的心理产品该是什么样子。

三、心理产品画像:理论体系强大、测量结果明确、并配有有效的干预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化产品,教育系统对心理学产品的效果要求会更高,毕竟是关系到最终的学生生命安全,既然在这里花钱了,就一定要见到效果,并且效果也会很明显的体现在数据上。

而传统的心理学产品多集中在教学资源、专家课程、心理辅导室这种相对政绩、但是效果不明显、或结果不可量化的产品上,并不能实际解决文件中要求的 “在认真开展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

这里可以用学科学习来做比喻,学科学习是:学习-模考-发现问题-补习(干预)- 问题解决 - 继续模考 - 高考 - 通过。而当前的心理教育产品处在的流程是:心理教育 - 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 继续教育 - 高考 。如果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出事,就好像是高考不及格,这时候已经没有补救的机会,毕竟生命没法“复读”。

所以当前所需要的校园心理健康产品一定要承载区域学生心理普测的功能,即通过完备的心理危机测量理论,以问卷或网上填写量表的方式来采集学生心理数据,通过分析得到明确结论的结果。

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是普测、明确结论,普测很好理解,即产品具有普适化的普测功能,一方面量表题目不要太多(不然填写质量不会好)、一方面量表具有普适性。而明确结论是重中之重,即通过这次测量能明确的给出哪些学生有很强的危机(跳楼倾向)、哪些学生具有潜藏的危机倾向,而不仅仅是给出学生的心理压力程度、学习动力程度等单一维度的数据,这些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以1-5级来表示程度,逐级递增,如果一个学生压力程度是4级的话,不一定说明他会有危机,很可能他非常想考北大,所以学习动力程度是5级,这样他就是正常的心理状态。而心理压力是3级,但是动力是1级的可能就会有危机倾向,需要重点关注。具体如下图所示,和我之前写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病倒”的逻辑是一致的。

微信图片_20200414070530.png

当然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评估不会只有2个维度,一定是多维度进行分析得到明确结论,所以这就要求团队要有很强的科研背景及理论体系支撑,天然具有高门槛,非专业人事很难参与。并且学生心理测量一定是具有延续性的,在沉淀了足够的数据后一方面优化模型、另一方面替换成本会不断提高。是我之前在四象限分析中写的典型的第一象限的产品。

并且作为一个测评类的产品,在拿到的学生的一手心理数据后,天然就该给学校提供后续的解决方案,如课程、培训、专家指导等,具有很大的产品延伸空间。并且产品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案例发生数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指标进行衡量,结果可量化。

因为理论体系的支持,这类型的产品甲方因为不懂,是很难提出奇奇怪怪的需求的,天然具有产品化的基因。做产品的大家都懂。

四、写在最后

我去年五月去了一个五线的农村(之前的文章有写到),因为都是留守儿童的原因,孩子心理薄弱,平均每周都会有孩子坠楼。所以当地学校首先承载的是托管(安全)职能,其次是教育。保护孩子的安全是教育系统的底线。

站在自己的角度真的希望好的心理健康的产品能规模化进入学校,毕竟站在所有的立场上,都不希望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也希望各个从业者们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一起为学生的物理安全、心理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强仔的日常”,作者小强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